频道

构建电气化发展新格局 以协同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原创   中国工业新闻网 2025-09-30 14:37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近年来,我国能源电力生产供应侧和终端消费侧各类主体积极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我国电气化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终端用能电气化转型取得新成效。但行业仍面临海量灵活性资源尚未被有效激活和赋能、现有调度与市场机制难以支撑双向互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系统稳定性等诸多挑战。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协同与国际合作,破解当前电气化进程中的挑战?9月24日,在第三届电气化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唯有携手构建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电气化发展新格局,才能稳步迈向安全、绿色、经济协调统一的高质量发展未来,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注入强劲动力。

电气化率全球领先   绿色转型动能足

电气化作为衡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更是解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清洁用能需求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电气化作为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国际能源署提出要将电气化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路径。

杨昆介绍,近年来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双重驱动下,电气化发展已超出了电力行业的传统边界,我国电气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持续增加,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国总体电气化率达到了29%,高出了经合国家法国、美国、英国、德国约5.8、3.5、7.5、8.6个百分点,电气化水平居世界前列。其中我国的工业电气化28%,全球新兴产业用电高速增长,建筑电气化率55%;热泵、电智能、电供暖应用场景日渐丰富;交通电气化率7%;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超过了50%,初步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辐射面积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农村电气化率46%,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电气化加快推进,智能家居下乡全面实施。

“随着绿色电气化进程的加快推进,预计今年年底我国将以超过20%的新能源电量占比,拉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以上,预计到206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较2020年实现翻番,电气化率将超过65%,终端用能实现高度电气化。”杨昆预测。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二级巡视员朱璋表示,推动电气化的发展,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双碳”目标路线的关键路径,对于提升工业本质安全,培育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工业领域电气化发展态势持续向好。2024年,全国工业用电量达到6.3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4%,工业电气化率达到28%左右,保持平稳增长。”朱璋介绍,工信部运行局持续关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围绕电能替代、虚拟电厂、用能数字化管理、高能效电气化设备等典型电气化发展方向,遴选优秀企业、园区和产品技术,为提升电气化水平提供参考,持续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助力产业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

截至目前,已累积向全国公布了37个典型案例和6批共118项参考技术,提升电气化水平对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助力产业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机制协同   破局之路在创新

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全球的发展趋势。

“提高用能侧电气化水平和清洁能源的占比,是绿色低碳的重要途径。”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江苏省配用电与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星莺指出。

她举例说,比如城市用能、交通用能、建筑用能、工业用能等,都是现在推进着电气化的绿色替代。

陈星莺介绍,2025年,我国用能侧电气化率是27%,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到2030年、2060年分别达到50%~70%,非化石能源要达到80%的比例。

“这么多的新能源、用能电气化以后,接到电源里,各种能源、资源的匹配、有序生产都对能源安全有了新的挑战,所以要提高能源的资源安全保障能力,通过新能源接入改变能源的结构,这是目前特别关注的。”陈星莺强调。

“目前,我们仍面临能源资源匹配供需不足、电力供给和需求双向互动不平衡等挑战。”陈星莺表示。

此外,当前电气化进程加速,充电桩、电动汽车等用户侧灵活性资源规模巨大,但其潜力尚未有效释放。核心瓶颈在于:现有技术手段与市场机制无法支撑海量分散资源与电网实现双向、实时、可控的互动。

“安全、经济、绿色”三者怎样平衡好,是全社会要形成共同的概念和共同的共识。

陈星莺认为,绿色低碳用能,就是资源跨域协同、节能降损和智能用电、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柔性调控资源的挖掘和电网友好互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全社会实现绿色低碳,网络实现高可靠供能,用户实现高质量用能甚至经济用电。

深化国际合作   凝聚行业合力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气候治理的关键时期,推动电气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已成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实现绿色低碳未来的核心路径。

“提高用能侧电气化水平要平衡好绿色、安全、经济三者的关系,可以通过构建‘用能互联网’破解能源转型难题。”陈星莺指出。

她建议:一是构建包括建筑、交通、算力、综合能源等城市智慧用能生态,增强绿色转型发展动能;二是通过融合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构建能源交易平台;三是以“用能互联网”的基本单元“能量元”撬动用户侧资源,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用户有序用能,实现源网荷协同互动;四是用能客户与能源厂商、能源服务商共同研究用能互联网,完善用能互联网理论,开展包含实体能源交易和能源金融的能源市场体系建设。

杨昆对今后电气化工作提出三点要求:加强沟通,深化交流互信,相关行业代表借助电气化论坛的平台充分沟通交流,分享所在行业电气化实践,共商提升行业电气化水平的思路举措,夯实电气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建立共识,共促绿色发展,在绿色电气化发展目标、新型电力系统与电气化融合发展路径、促进电气化供需协同的机制革新等关键问题上,建立更加广泛的共识,共同营造提升电气化水平的良好氛围,共享绿色电气化的发展红利;凝聚合力,提升转型效能,本着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的原则,汇聚行业力量,形成发展合力,支持电气化领域科技创新,共同谋划新技术应用的场景,拓展绿色电气化国际合作,深化电力转型国际化标准交流,推动构建协调有序、方向一致、融通共享的电气化发展格局。

为进一步推进电气化发展,朱璋表示,需要从三方面做好工作:

坚持创新驱动,抢占技术高点。要将核心技术攻关作为首要任务,聚焦源端,大力发展光伏、大容量发电,提升绿电供给能力。供电用端,重点突破高功率工业电炉、大功率变频装备、高能效电机等关键用电技术和装备,来补齐短板。强化支撑端,加快智能微网为高比例消纳绿电提升用能效率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深化工业替代,拓展应用新场景。工业是能源主战场,要坚定不移深化电能替代,在过程替代中再深化,在钢铁、建材、有色等高耗能行业加快推广电炉炼钢等替代工艺技术。在设备替代上再提速,全面淘汰低效电机、变压器,大力推广应用高效、节能和变频调速设备,推动系统功能改造。在供热替代方面也要再突破,在稳定可靠的地区,鼓励由电锅炉替代燃煤、燃气工业锅炉,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要先行先试。

完善生态体系,营造发展良好环境。电气化工程,需各方协同推进,强化标准引领,要加快制/修订一批用电设备能效、绿色用电评价等关键标准,树立标杆,打造一批案例标杆,持续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电气化解决方案。优化政策环境,要加强部门间协同,鼓励金融支持,推动绿色电力交易,让企业愿意用、敢用、用得好。

“下一步工信部运行局将继续与中电联一起,以实践支撑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稳步推进电气化进程,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绿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朱璋说。

欧洲电力工业联盟秘书长克里斯蒂安·鲁比在致辞中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的团结协作,国际社会必须凝聚共识,共同应对这一紧迫挑战。

“全球各国、各地区全力以赴减少碳排放,加速推进电气化进程,不仅是构建更现代、更繁荣经济体系的关键路径,更是遏制未来气候变化的最佳途径,应积极借鉴彼此的创新成果,实现共同发展。”克里斯蒂安·鲁比强调。

作者:曹雅丽

责任编辑:龚忻
热点内容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发条有爱的评论~ 0
加载中。。。。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抖音
快手
中国工业报社简介
|
合作
|
招聘
举报邮箱: jubao@cinn.cn
投稿邮箱: cin1346@126.com
服务邮箱: fuwu@cin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741064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s://www.12377.cn
广告招商电话: 010-67410642
行政热线电话: 010-67410602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509号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