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社是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的事业单位,前身系原机械工业部直属正司级事业单位。旗下《中国工业报》创刊于1980年,长期作为我国机械工业主管部门的机关报,是我国覆盖工业与信息化全领域的权威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曾为中国工业报社亲笔题词“自强不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工业报社曾策划创制的《大国重器》节目,在中央电视台重磅播出,开工业新闻纪录片之先河;曾深度报道《合资变局》等重大选题,及时避免了民族品牌资产流失海外;连续举办17届中国工业论坛,发起重大工业技术装备“首台套”发布宣传,成为中国工业领域的年度风向标;倾力打造“制造强国品牌工程”,联合新华社相关机构推出“专精特新品牌赋能计划”,深刻影响了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政策,促进了行业、企业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工业报社正积极推进转企改制,朝集团化、智媒化方向发展。
中文名:中国工业报社
外文名:China Industry News
成立时间:1980年
主管单位: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类别: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权威中央媒体
办公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翔鹰大厦15层1501
社长:徐金宝
官方网站:中国工业新闻网(www.cinn.cn)
目录
1、主要职能
2、历史沿革
3、历史拳头产品
4、传播平台
(1) 纸媒矩阵
(2) 新媒体矩阵
5、下属单位
(1)《中国机械》杂志社
(2) 中工融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3) 北京盛曦工业软件有限公司
6、服务体系
(1) 智库服务
(2) 品牌服务
(3) 视频直播服务
(4) 论坛会展服务
(5) 科技服务
(6) 数据与咨询服务
(7) 培训与研学服务
7、领导关怀
1、主要职能
中国工业报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与殷切期望,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致力于加强工业与科技的紧密结合,服务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新型工业化。
中国工业报社积极转型智库型媒体平台,依托“中国工业论坛”和《中国机械》杂志专家委员会,搭建中工智库,集聚包括两院院士、一线企业家在内的智库专家,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服务,为企业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资源整合服务。
定位:立足行业、更懂产业的产经财经融合媒体平台。
报道方针:“专业、深度、权威、价值”。
报道领域:中国工业报全媒体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管下,依托全国工信系统及行业协会联合组织,业务范围涵盖机械装备、能源、化工、材料、汽车、电子通信、数智、航天科工、船舶、食品、医药、日化、家居家电、纺织、财经、物流运输、工业设计与文化等多个领域,提供领先的产经、财经、科技、商业资讯及相关服务。
2、历史沿革
1980年9月2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创办《机械周报》
1981年6月8日,第一机械部成立机械周报社,隶属第一机械部政策研究室
1984年1月1日,《机械周报》更名为《中国机械报》,机械周报社改名为中国机械报社
1984年12月31日,机械工业部决定,中国机械报社由原隶属于部政策研究室改变为直属部领导的司局级事业单位
1989年1月1日,《中国机械报》更名为《中国机电报》,中国机械报社更名为中国机电报社,隶属机械电子工业部
1992年6月9日,《中国机电报》更名为《机电日报》
1995年5月17日,《机电日报》更名为《中国机电日报》,中国机电报社更名为中国机电日报社,隶属机械工业部
2000年11月9日《中国机电日报》的主管、主办单位由国家经贸委机械局变更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2001年7月10日,增加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为《中国机电日报》的主办单位之一
2002年8月2日,《中国机电日报》更名为《中国工业报》
2003年1月21日,中国机电日报社更名为中国工业报社
2004年7月6日,中国工业报社由原国家经贸委所属事业单位,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所属事业单位
2010年起,中国工业报社开展了“中国工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的征集、发布活动
2013年11月6日,中国工业报社策划、协助拍摄的中国第一部展示装备制造业的系列专题片《大国重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2024年6月7日,中国工业报社获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获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之后,中国工业报社旗下官方新闻门户——中国工业新闻网(www.cinn.cn)及中国工业报社官方新媒体矩阵14个账号均可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
3、历史拳头产品
新闻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一季)是中国工业报社和中央电视台联手拍摄的高清工业纪录片,于2013年播出,引起了强烈反响。2016年,受工信部和央视委托,中国工业报社承担《大国重器》(第二季)的拍摄支撑工作,推荐拍摄企业组织企业座谈会及专家论证会、审定会等。《大国重器》(第二季)记录了迈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中国制造故事受到业内外专家、企业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装备工业合资变局》大型系列报道2005年中国装备工业发生过一场关乎生死进退的博弈。《中国工业报》作为权威媒体,对装备工业各重点行业进行了扎实调研和严谨分析,收集了约20个涉骨干重点企业被外资并购的案例,16个发表在当年的《中国工业报》上,形成《装备工业合资变局》大型系列报道,其余作为内参上送主管部门,引起工业界高度关注,中央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促使修改完善对外资并购的国家审查制度。2006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出台,我国较为完整的基础战略性装备工业体系和装备制造企业重要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得以守护,为建立中国制造的优势和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4、传播平台
(1)纸媒矩阵:
《中国工业报》(ChinaIndustryNews,每周一出版,每期对开十六版,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0058)前身是原机械工业部机关报,现为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领域权威中央媒体,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管,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是我国目前唯一覆盖工业全领域的综合性产经财经大报,为社会提供最新的工业、科技、财经、商业、文化资讯及相关服务。
《中国机械》杂志(MachineChina,旬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5417/TH)创刊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登记,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管、中国工业报社主办的机械工业类学术期刊。《中国机械》杂志系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全文收录期刊。
《班组天地》杂志(半月刊,国内标准刊号CN10—1437/D)创刊于201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中国工业报社主办,业务指导单位为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是全国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建设和企业班组文化建设的核心期刊,是以企业高管、一线班组职工和党政干部为主要读者的国家级刊物。
(2)新媒体矩阵:
中国工业报社旗下中国工业新闻网(www.cinn.cn)及官方新媒体矩阵14个账号均可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中国工业新闻网(www.cinn.cn)和以“中国工业报”微信、微博、学习强国、头条、抖音、快手等官方号,以“中国精工好物”“中国精工品牌”“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工业TV”“聚焦中国制造”“工经财经”等各垂直领域媒体号为主的智媒体矩阵,全面实现策采编发一体化,做到一键分发,全国联动,全球覆盖,全媒体传播体系用户触达1793万人,累计播放量达38.06亿(数据统计截止为2024年10月)。
5、下设机构
(1)《中国机械》杂志社
中国工业报社下属事业单位,出版《中国机械》杂志,成立了《中国机械》编委会/专家委员会/青年编委会/理事会,搭建我国机械装备技术领域更优质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2)中工融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工业报社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8年,提供国内领先的、专注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业品牌战略、营销、公关服务与会展综合服务,系具备全媒体、全流程、全平台、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的传媒公关公司。公司近年来实现连续高速增长,2024成功并购控股北京盛曦工业软件有限公司,业务进一步拓展到企业战略咨询、行业洞察和解决方案实施落地。目前在江苏、四川、安徽、广东、河北、河南、上海等地均设有分公司。
(3)北京盛曦工业软件有限公司
是中工融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控股的数智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为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提供实时、高效、定制化、高性价比、快速响应的服务数据与咨询服务,打造服务全球企业的高效、智能化数据与咨询平台。旗下拥有中国最大的机械工程师和工业设计社区--三维网(网址:www.3dportal.cn)。
6、服务体系
(1)智库服务
中工智库是中国工业报社遵循共创、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原则,依托成立44年的中国工业报社和成功举办17届中国工业论坛集聚的国内知名院士、教授、企业家等专家团队,以及《中国机械》杂志社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设“线上+线下”“北京+地方”工业科技研究院模式的现代新型智库,按行业、区域下设若干研究中心,提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服务。中工智库(理事会)由工业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自愿加入,在中国工业报社和中国机械杂志社领导下工作。
宗旨:聚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趋势,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以数据服务和产业服务为抓手,形成“行业研究+媒体推广+数据服务+产业赋能+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专业性服务体系,积极助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品牌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
中工智库研究中心:目前已搭建各行业研究中心十多家,分别有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数智工业研究中心、职工能力建设中心、政企传播中心、传播可视化研究发展中心、质造品牌中心、财金研究中心、质量安全中心、三农研究中心、互联网营销研究中心、能源与双碳研究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国货品牌研究中心、工业小镇研究中心等。
中工智库区域中心:通过与地方有关机构合作,搭建“央地一体、共建共生”的地方智库,目前已经建成的智库区域中心有:中工智库广东中心、中工智库四川中心、中工智库云南中心、工智库江苏中心等。其他区域中心在陆续建设中。
(2)品牌服务
中国工业报社推出“制造强国品牌工程”,是中国工业报社品牌服务的总称,旨在宣传“中国制造”品牌,弘扬品牌文化,分享品牌经验,推动高端品质认证和卓著品牌评价机制建设,促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质量强国、品牌强国建设。
工业信息联播·新质工业全连接平台。“新质工业全连接平台”是中国工业报社创新打造的“工业信息联播”的“热搜”,通过工信企业、行业协会、园区、有关部门与中国工业报全媒体组成的工业自媒体联盟,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新质产品、新质技术、新质企业、新质品牌、新质人物等不同品类的资讯(视频),抓取其全媒体阅读、打开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周榜或分析报告,在中国工业报全媒体平台进行展示推广,有助于读者快捷了解或推广产业链企业、品牌、产品。“新质工业全连接平台”发挥中国工业报社全产业链、全媒体平台优势,集品牌推广、产品展示、产业链全连接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内容营销、数据营销、事件营销等特点,是赋能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得力助手。
细分产品:新质产品榜、新质技术榜、新质企业榜、新质品牌榜、新质人物榜。
中国制造·消费者信赖品牌推介。活动旨在以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介一批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品牌与企业,总结案例成果,展现典型经验,以更好地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增强消费拉动作用,促进消费品工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中国精工品牌计划:“中国精工品牌”项目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通过严格的评审流程,遴选出在技术创新和品牌质量方面具有代表性和竞争力的全国优秀制造企业品牌。项目将通过对“中国精工品牌”成果标杆案例的调研、交流与宣传,提升中国制造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中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每年年初启动,年底在中国工业论坛上发布。
中国工业品牌线上展览馆(中国工业品牌网):是线上品牌展示与交流的国家级平台,平台通过3D虚拟展厅、互动展示墙、品牌故事短视频、实时数据看板等创新形式,打造沉浸式线上展览体验,将设立品牌榜单发布、指数解读、专题论坛直播、供求对接等功能,为企业提供品牌与营销一体化的全方位数字化展示窗口和营销平台。依托中国工业报社的全媒体资源和技术支持,平台构建企业、政府、科研机构之间的高效合作桥梁,助力品牌价值提升与国际化推广,推动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
(3)视频直播服务
依托中国工业新闻网和中国工业报社新媒体矩阵(抖音、快手、视频号、B站、微博、今日头条等),用户触达1793万+,为企业提供涵盖内容策划、拍摄制作、线上推广、直播带货和数据监控等全流程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提升品牌影响力和销售转化率。
(4)论坛及会展服务
中国工业论坛是探讨工业改革发展创新之路、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高层对话平台,是中国工业领域标志性高端年度盛会,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支持,中国工业报社主办,多次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指导,自2005年创立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17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原副部长毛伟明等领导都曾莅临指导。
中国工业论坛新型工业化实践大会暨绿色工业博览会全面聚焦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搭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工业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3D打印技术、智能制造、量子通信等为核心的先进产品和新技术展示平台,旨在推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交流合作、产业对接。
其他论坛及展会服务有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峰会、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小镇高质量发展论坛、企业质量诚信建设论坛、制造强国品牌大会暨中国工业文化论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招商大会、魅力工业旅游暨中国工业短视频大赛、全国职工演唱大赛、全国职工文化春晚等活动、中国数智工业趋势论坛、高科技企业班组长&精益生产经理管理技能大赛、全球食品饮料创新发展技术论坛等。
(5)科技服务
提供:专利、标准、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中国工业大奖企业培育、申报咨询、宣传;中国工业新纪录发布;石化库区最受欢迎领先技术征集与发布等科技服务。
(6)数据与咨询服务
中国工业报数据信息服务:深入践行“新闻+数据服务+产业服务”战略,《中国工业报》数字报于2024年12月9日正式开通,通过数字化手段,为用户呈现更加全面、深入的信息服务,助力企业决策与行业发展。
智造基石网络项目:项目面向信息技术和工业行业,征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数智工业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吸纳优秀企业(项目)免费加入网络。进入网络的企业拥有加入专家库、参与产业对接活动和充分利用中国工业报社进行资源赋能、品牌赋能的独有优势,以及拥有中国工业报社全媒体平台或中国工业报社新质工业全连接平台相关权益,以一个媒体平台实现产业链全覆盖。
工业上市公司价值100研究报告:中国工业报社联合知名券商、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媒体智库,发起“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力研究”活动,旨在发掘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遴选榜样案例和典范经验。
《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成果年度报告》案例征集与发布:形成了专项(党建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财务管理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创新等)成果发布、案例出版、课题调研、专题研讨、数据收录、创新大会、媒体报道等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系列活动。
《中国工业年鉴》是中国工业领域权威性极高的大型行业资料工具书,自2005年起逐年精心编撰出版,犹如一部详实记录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编年史册,为各界深入了解工业动态提供了关键指引。
“企业传记”撰写服务:为客户撰写“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创业史。已经成功为柳工集团、常开集团、江苏上上电缆集团、宏发集团等撰写企业传记。
(7)培训与研学服务
新职业新岗位培训:为培养企业一线创新工匠和安全标准化管理人才,满足企业发展对创新人才和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需求,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和素质的优秀人才,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与竞争力提升。中国工业报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指导支持下,开展班组创新工程师,班组安全管理师、班组安全检查员培训,培训合格,由有关部门颁发证书。
海外(德国)工业考察研学活动:深入参访海外工业企业,调研双元制教育,促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7、领导关怀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名誉会长徐匡迪同志曾为报社题词:“工业报要成为工业界的喉舌”。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阅读《中国工业报》
原政协副主席徐匡迪阅读《中国工业报》
原联合国副秘书长金学洙阅读《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