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高娟
一块水晶,凝聚科技匠心;一副穿戴甲,映照东方美学。一个不靠海不沿边的苏北小城,如何将这两样特色产品打造成叩开全球市场的“金钥匙”?
9月20日,中国工业报随着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江苏连云港东海县,探寻其“点石成金”的出海密码。
东海水晶城。
水晶产业“论克生金”
走进东海水晶城,宛如步入一座流光溢彩的宝库。众旺水晶店老板娘梦玲一边展示着最新设计的水晶饰品,一边向记者介绍:“这两个主展馆聚集了2000多家商户,近年来直播电商带来巨大流量,徐艺洋、伊能静等明星达人的带货效果特别明显。”
正当她介绍时,一位年轻顾客兴奋地分享了自己通过AI大模型根据星座挑选“专属水晶”的经历。这种基于生辰八字、星座命理的个性化定制模式,正成为水晶消费的新趋势,折射出传统产业与新兴消费需求的完美融合。
东海水晶城内,顾客正在挑选水晶产品。
东海水晶产业带的转型升级,最直观的体现是价值计量的深刻变革。曾经作为原材料“论斤卖”的东海水晶,如今凭借创意设计和工艺赋能,实现了向“论克卖”的价值跃迁。
这一转变背后,是“科技+非遗”深度融合带来的产业质变。俯瞰规模宏大的水晶集市,4000多个摊位连绵成片,而在中国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年轻的工匠们对水晶原石进行创意设计,让传统雕刻技艺焕发新生。
“我们正在打造集创意设计、生产加工、文化传播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江苏东海水晶产业发展集团总经理宋正强介绍,园区已汇聚52家产业链企业,吸引800余名文化产业从业者,其中包含30多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创业园项目,累计孵化206个创业团队,带动千余名大学生就业,创下40亿元营业额的亮眼成绩。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持续创新的活力。
宋正强表示,东海较早把握“互联网+电商”机遇,2016年起引进直播电商模式,打造了水晶城电商双创中心、抖音直播基地、淘宝直播基地等平台,2019年后重点发展水晶跨境电商,建成水晶跨境电商交易中心。
“打通跨境通道是产业国际化的关键。”东海县商务局局长赵华表示,“晶贸通”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关、税、银等资源,为1200多家商户提供一站式跨境服务。该平台与上海、南京等地的转关通道协同,构建了高效物流体系。
据统计,今年以来,跨境电商监管仓已处理8.3万件包裹,出口额达3700万美元。除了优化线上服务,东海县还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广交会、东京礼品展等国内外重要展会,并推动成立水晶电商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与资源协同。
这一系列举措,助力东海水晶产业逐步打开多元化国际市场,实现从“本地制造”向“全球销售”的转型升级。东海水晶的出海之路,不仅体现在销售渠道的拓展,更彰显在品牌价值的提升。
在跨境电商园区,工人们正熟练地分拣发往欧美市场的包裹。这些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水晶制品,通过完善的跨境物流体系,3-5天即可送达全球消费者手中。从原材料到创意产品,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东海水晶正在国际市场上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内涵。
东方美学“甲”天下
离开熙攘的水晶交易大棚,走进位于三号馆的一间穿戴甲工作室,氛围陡然静谧。几位穿戴甲设计师俯首案前,笔尖轻点,勾勒出细密纹样。方寸甲片之上,青花古韵与二次元潮流和谐共生,传统水墨与当代色彩交融晕染——这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坊,而是东海县文化出海的又一个“微型创意口岸”。
“这款杏仁甲在泰国非常流行,国内出厂价十几元,在海外售价可达一两百元人民币。”东海县穿戴甲行业协会会长付梦拈起一副甲片介绍。圆尖的甲型搭配水墨朦胧与朱红石绿的雅致配色,东方美学的张力在指尖悄然绽放。仅图婳品牌旗下这类高端国风系列,年出口额已突破1200万元。
相较于底蕴深厚的水晶产业,穿戴甲堪称一匹“黑马”。从最初的简单甲片代工,到如今构建起“原材料—设计—制造—全球营销”一体化产业链,东海只用了短短数年。2024年,全县穿戴甲产量突破1.5亿副,销售额近80亿元,同比增长166.7%,其中海外出口占比高达40%。
图婳门店中玲琅满目的穿戴甲产品。
东海县穿戴甲展销体验中心。
“目前我们日产能超过50万副,占全国市场70%份额,去年有8000万副原创设计产品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付梦表示,标准化与规模化是出海的基础。东海牵头制定全国首个《手工穿戴甲团体标准》,并打造“一中心两基地”产业矩阵,使小甲片具备了大流通的底气。
产业规模是骨架,文化内涵才是灵魂。东海企业将穿戴甲从装饰品提升为文化载体:婚纱搭配的“新娘甲”、手绘重工镶嵌的私人定制系列、与文旅IP联名的收藏级产品层出不穷。随着《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影视作品的热映,融合西游、敦煌元素的款式在海外供不应求。
“甲片虽小,却是移动的‘中国故事展台’。”付梦认为,文化增值是出海溢价的关键。企业不仅与多地文旅部门合作开发非遗主题产品,更通过亚马逊、TikTok等平台建立品牌直通车,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跨越。
赵华指出,政府对产业的赋能体现在系统性生态构建。一方面出台专项规划与“美甲贷”等金融产品,提供最高1000万元信贷支持;另一方面推动职业培训、人才引进与跨境服务一体化建设,打通“设计—生产—出海”全链路。
纵观东海产业出海路径,其核心逻辑在于以创新激活传统、以生态支撑个体、以文化提升价值。正是在政策、物流、人才、市场的协同赋能下,水晶与穿戴甲这两大产业才能在全球贸易浪潮中破浪前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