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郑纺机:汇聚质量微光 厚积品牌力量

©原创   2025-09-25 15:50

质量,是郑纺机每一台纺机设备里的硬核承诺,是融入生产车间每一道工序的责任担当。它或许不像技术突破那样备受瞩目,却如同基石,默默支撑着郑纺机的品牌口碑——小到一个零部件的精准适配,大到整台设备的稳定运行,质量始终是郑纺机不可逾越的底线。

恰逢质量月,正值振兴纺机三年行动收官的关键阶段,我们不想空谈理论,而是想带大家走进郑纺机“身边的质量故事”。接下来两期,我们将聚焦车间里的人和事:可能是装配工人对毫米间隙的较真,可能是质检人员对设备性能的反复核验,也可能是技术团队为优化机型细节的日夜攻关。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正是郑纺机践行质量精神、助力振兴纺机行动的生动注脚。

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些故事,从身边的质量坚守中,读懂“精益求精”对郑纺机发展的重量,更让对质量的敬畏,成为我们推进振兴纺机三年行动、打造一流纺机装备的共同行动准则。

运营管理部:“从一颗螺丝钉抓起”的标准化实践

为破解高强度紧固件品牌杂、标准乱的质量隐患,运营管理部联合技术质量部、技术中心成立专项小组,通过梳理用户需求、明确技术标准、开展性能试验,最终制定《郑纺机高强度紧固件技术条件》。文件细化品牌优选范围、检测项目与机械性能要求,实现“源头统一标准+集中采购”,既降低管理难度与质量风险,更以“螺丝钉”为切口,树起“从基础件严起”的质量理念。三方表示,将持续推进供应链优化,为高端装备可靠性筑牢根基。

加工制造部冷作工部:“零缺陷”目标下的全流程攻坚

以“提升质量效益,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冷作工部启动质量改善专项行动,锚定“零缺陷”目标系统发力:

隐患排查“零遗漏”:组建技术骨干与一线员工专项小组,针对箱体机器人焊接、小跑车作业等关键环节,重点筛查焊接参数、焊缝成型环节,梳理出12项常见问题,建立隐患台账并闭环整改;青年焊工感慨:“每条焊缝都关乎生产安全,必须一丝不苟。”

过程管控“可追溯”:优化质量跟踪卡流程,明确焊接参数、检测结果等必填项,通过“卡件同步流转”成功拦截6起潜在质量问题;

环境管控“防污染”:划定不锈钢/碳钢专用存储区、设置材质标识与防划伤垫,封闭胶液管路加工区杜绝交叉污染;

技能传承“传帮带”:赓续“师徒结对”传承,资深焊工现场示范“精准控温”“均匀运条”等核心技能,返工率显著降低。

工部以质量月为契机,推动质量改进常态化,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织造工程事业部张磊:“设计源头”把关者的全周期坚守

作为长期负责新产品研发与老产品优化的骨干,张磊始终将质量视为“企业生命线”。在研发“连续式喷染联合机”时,他从图纸设计、零部件加工到整机安装全程参与,严把每一处细节;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与客户现场,收集设备运行反馈并持续优化,显著提升设备稳定性。他说:“质量不是查出来的,是设计出来、造出来的。”以行动践行“从源头抓质量”的理念,为企业创新筑牢质量根基。

重装事业部杨跃武:“十三年零缺陷”的焊工标杆

“当工人,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必须是一流的。”这是焊工杨跃武坚守13年的信条。面对核净碘吸附柜体焊接任务(面板薄、结构复杂、空间狭小,变形控制难度大),他反复试验参数与顺序,加班优化手法,不仅如期完成任务,更总结出高效焊接方法赢得客户好评。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按”要求,13年来交验产品“零质量问题”,成为事业部“质量标杆”。他用专注传递着一线工人对质量的敬畏,更带动团队提升整体品质。

邯郸宏大郝晓滨:“刃间细事”守护者

在邯郸宏大,质量检验员郝晓滨的工作台总放着一把三寸长的切断刀。这把看似普通的刀片,在放大镜下可能藏着微尘缺口或发丝浅痕——任何细微瑕疵都可能导致生产线夹丝、停机甚至全线停滞。郝晓滨的职责,就是为每把装机刀具“把关”。

检验时,她需长时间伏案,双眼常因聚焦放大镜而酸涩难忍,同事笑称她是“眼科大夫”“刀剑鉴赏家”,她却深知“这‘鉴赏’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指尖生出经验(合格刀触之顺滑,瑕疵刀有阻滞感),但她坚持“最后仍需眼睛定夺”,4000把刀逐一经手,合格入匣、瑕疵归盘,叮当声成为检验线上最踏实的节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她用日复一日对微小瑕疵的零容忍,诠释着“质量第一不在口号,而在细节坚守”。

邵阳纺机王文彬:“同心度”背后的匠心担当

2025年5月,公司承接十台环吹装置样机紧急组装任务。总装部主管技术员王文彬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图纸、科学编制工艺,却遭遇“同心度与水平度控制”难题——尤其同心度调试繁琐,稍有偏差便影响整机性能。面对年轻钳工“赶进度降精度”的提议,他坚决制止:“同心不同心,关键在用心!速度绝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为提升效率,王文彬主动攻关,设计“同心度组装工装”,简化反复测量环节,确保精准达标。在他的带动下,团队质量意识显著增强,十台样机全部高质量按时交付,赢得用户认可。他说:“工匠精神不仅在于技艺,更在于对质量的坚守。”

邵阳纺机加工部冷焊技术室:“100%合格率”背后的工艺革命

此前,纺丝箱自动焊接机器人探伤焊缝合格率不理想,多批次需返修。2025年质量月期间,质量专员周捷牵头,联合技术员王洪检与压容焊工技师团队,聚焦问题制定五大措施:优化焊接电流/电压等参数、加强焊工操作培训、严格材料与工序检验、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实时采集参数持续优化。团队同步制定《自动焊接机器人操作规范流程》并严格监督执行。

截至目前,连续11台纺丝箱一次探伤合格率达100%!团队正将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他焊接项目,为企业生产质量与效率双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从郑纺机“一颗螺丝钉”的标准化,到邵阳纺机“一片刀片”的显微镜式检验;从设计研发的“源头把控”,到焊接调试的“毫米较真”……这些一线故事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对“质量”二字的执着践行。它们共同证明:振兴纺机的底气,藏在每一个平凡岗位的坚守里;中国制造的脊梁,由无数“质量工匠”的匠心铸就。



责任编辑:龚忻
热点内容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发条有爱的评论~ 0
加载中。。。。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抖音
快手
中国工业报社简介
|
合作
|
招聘
举报邮箱: jubao@cinn.cn
投稿邮箱: cin1346@126.com
服务邮箱: fuwu@cin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741064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s://www.12377.cn
广告招商电话: 010-67410642
行政热线电话: 010-67410602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509号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