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山东寿光: 以“党建引领·强村共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原创   2025-06-18 14:04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山东潍坊寿光市以“党建引领・强村共富”为抓手,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通过系统性改革与创新性实践,破解了村小、村弱、村散等发展难题,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2024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0亿元,167个村收入超百万,15个村超千万,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寿光大地徐徐展开。

“揭榜亮诺”:激活内生动力的增收导向机制

寿光市组织开展集体增收“揭榜亮诺”活动,引导各村围绕集体增收制定“施工图”、打出“组合拳”,确保“村村都找好项目”,激发村干部的增收主动性与创造力。发布“强村共富合作人招募令”,对农村闲置低效资产进行宣传推介,吸引商家参与盘活开发,实现合作共赢,为村集体增收引入外部资源与活力。举办“强村富民好项目”交流会,形成“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跟着书记学”的良好氛围,通过经验分享与学习,提升村干部的增收能力与项目运作水平。筹集资金500万元发起成立“强村共富发展基金”,每年拿出2%的收益对集体增收明显的好项目进行奖励,形成“干好有奔头、增收有甜头”的鲜明导向,进一步激发村集体和村干部的积极性。

寿光市台头镇北孙村“香包书记”张富军(右四)的线上直播现场。

寿光市圣城街道前朴里村小吃街。

寿光市推动968个行政村在集体经济增收的赛道上竞相发力。例如,圣城街道西关村作为城中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开发市场经营、房屋租赁产业,改造后的西关农贸市场不仅成为市民购物的好去处,更为本村及周边村提供了千余人的就业创业岗位。例如,圣城街道前朴里村,将小区前的闲置地块开发成网红街市,设置了57个美食摊位,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品尝,既提升了村里的烟火气,又带来每年95万元的租金收益,而且开设店铺的集装箱少说能用20年,可以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细水长流。再例如,纪台镇丁家尧河村抓住旧村改造契机,通过建设大棚园区项目,培育了种苗繁育和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使该村集体收入从不足5万元增长到30余万元,户均存款达到了30万元;该村还引进了多家农业企业,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通过“揭榜亮诺”,圣城街道前朴里、纪台镇曹官、台头镇北洋头、上口镇上口二、化龙镇城南等262个村充分发掘闲置资源、拓宽增收路径,集体增收都在20%以上。

“跨村联建”:资源整合的共富园区模式创新

针对“村域分割、资源碎片化”的发展瓶颈,寿光市突破传统“就村抓村”的治理思维,以村党组织为纽带,探索出“跨村联建”的共富园区模式。该模式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治理联抓、服务联享”的“四联机制”,将分散的村域资源进行系统性整合——以组织联建打破行政壁垒,以产业联兴激活发展动能,以治理联抓优化资源配置,以服务联享实现成果普惠,推动单村“自建自用”向多村“共建共享”转变,让“小散弱”村庄通过抱团发展攥指成拳。

寿光市上口镇春和景明共富产业园区。

寿光市洛城街道洛城高端农品流动产业园。

在具体实践中,寿光市以联建党组织为核心,统筹上级扶持政策与资金,对区域内土地实行“打包运营、连片开发”。例如,在稻田镇,统筹西稻田村、张家营前村、张家营后村、李家营村4个村党支部成立稻田新村党委,以西稻田村为龙头成立共富公司,规划了占地3000亩的一园春共富园区。截至目前,该镇已成功落地西稻田、西丹、南齐等8个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了西旺数字家庭农场、数字化种苗研发中心等4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在上口镇,联合寿光市发展投资控股集团,以“跨村联建”为载体,推动西景明一、西景明二、西景明三、东景明、兴旺庄5个村“握指成拳”,连片打造共富产业园,发展蔬菜规模种植,探索了一条国企助力、跨村联建、产业支撑的新路径。在洛城街道,尧水新村占地3500亩的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园拔地而起,460个高标准蔬菜大棚陆续建成。园区覆盖周边10个村,可带动1500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投用后实现年产蔬菜3万吨……目前,寿光市已成立160个联建党组织,覆盖583个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0.2%。19个“跨村联建”高品质蔬菜园区累计流转土地1.6万亩,建成1400余个现代化大棚,不仅推动蔬菜产业从传统种植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更带动64个联建村年均增收10余万元。这种模式既解决了旧棚改造、技术推广等产业痛点,又通过“土地租金保底+盈余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了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村集体增收的双赢,为小村弱村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组织化解决方案。

“三资”活化:规范交易下的资源价值释放

寿光市按照“党建引领、规范交易、增收节支”的思路,构建了县、镇两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印发《寿光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将50万元以上的“三资”交易进县级平台,50万元以下的“三资”交易进镇街平台。村级项目通过平台统一发布招标信息,业务受理、信息上传、保证金缴纳、发布竞价公告、成交信息公示等“一网通办”,实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资产租赁和村集体物资设备采购等交易项目“全覆盖”。“三资”实现市场化交易,变“少数人说了算”为“市场说了算”,既堵住熟人发包、私下交易的漏洞,又引入更多有意向、有实力的竞争者,有效推动村集体增收节支,实现闲置低效资源利用最大化,将村集体的“闲置资源”转化为“增收财源”。

平台运作带来了显著的节支增收效应。例如,侯镇崔家村在镇街农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对崔家电梯维保项目公开招投标,村里预算金额35.88万元,最终以20.01万元成交,节约资金15.87万元、节支率高达44.23%。再例如,羊口镇任家庄子村在镇街农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对饲养小区招租项目公开招投标,承包费底标是18万元,经过公平、公开、公正竞价,最终以41.999万元成交,溢价率达到133%。与原先的承包价格相比,给村集体增加了23.999万元的收入。“三资”规范管理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益,更是治理效能的提升。通过交易平台,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权属更加清晰,交易过程更加透明,有效减少了因资源分配引发的信访问题。2024年,寿光市农村信访量同比下降40%,而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55%,实现了“信访降、收入升”的良性循环。2025年以来,累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项目166宗,累计交易金额13732万元,为村集体节约金额224.2万元,节支5.67%,为村集体增收金额3243万元,溢价率47.97%。

“项目富村”:从“输血”到“造血”的能力提升工程

针对传统扶持资金“撒芝麻盐”的弊端,寿光市实施“项目富村”工程,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产业走”的原则,将分散的扶持资金整合为项目资本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保值增值。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精准梳理土地、人力、特色产业等资源,挖掘村庄独特优势,用好村庄资源优势,释放集体增收潜能。同时,充分发挥强村共富发展基金的撬动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注入,支持和培育更多优质增收项目,以点带面提升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实现从“短期帮扶”到“长效发展”的跨越。

寿光市纪台镇纪都现代农业共富产业园。

山东力创模具4.0智能自动化生产项目车间。

寿光市遵循“用一分钱的扶持资金,撬动五分钱的共富项目”的原则,支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先后涌现出古城街道前疃村、稻田镇崔岭西村、化龙镇裴岭村等一批特色产业村。例如,位于化龙镇裴岭村的山东力创模具,因其项目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化龙镇将10个村扶持资金打包入股,每村每年保底分红4万元以上,10个村每年都有稳定收益。再例如,纪台镇借助纪都现代农业共富产业园,将纳入扶持计划的27个村的扶持资金集中投入园区,由共富公司打包运营,按照不少于8%的收益率进行分红,让全镇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有了托底保障……大力实施项目富村工程5年来,共争取扶持资金8650万元,打包入股18个强村共富项目。在推动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又扶持173个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4万元以上,为经济薄弱村留下了一本“定期打款的存折”。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集体受益”的模式,让扶持资金从“一次性投入”变为“永久性资产”,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郭伟  文/图)



责任编辑:龚忻
热点内容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发条有爱的评论~ 0
加载中。。。。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抖音
快手
中国工业报社简介
|
合作
|
招聘
举报邮箱: jubao@cinn.cn
投稿邮箱: cin1346@126.com
服务邮箱: fuwu@cin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741064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s://www.12377.cn
广告招商电话: 010-67410642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509号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