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2025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一名清华选调生的驻村书记实践

©原创   2025-05-14 14:15

今年2月底,清华大学贵州选调生李波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到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乐治镇家车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两个多月以来,李波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人员,强党建抓学习、促教育打基础、兴产业拉赞助、解难题连民心,两个多月来,他为家车村争取各类资金和资源支持超过30万元,为村里的民心小学争取了数万元教学及办公设备、运动设施和文具,邀请贵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到村调研指导产业发展并召开联合党支部会议,走访了110户脱贫户,为村里的老百姓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从“书生气”的清华研究生,到“接地气”的驻村第一书记,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李波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李波在清华求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参加学生工作,担任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校研究生会探臻科技评论社总编辑)、公共管理学院研团总支副书记、硕211班长兼文体委员、深耕计划功能型党支部支委、暖爱志愿公益协会副会长、清华化工系化51班团支书兼党课小组组长等,曾在荣昌区委组织部实习,在清华大学党委巡视工作办公室工作锻炼两年,获得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社工优秀一等奖学金、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优秀硕士论文等荣誉。研究生毕业时,北京、福建、四川多地的上市公司给他抛来橄榄枝,他却放弃了高薪工作机会毅然回来建设家乡。他说:青年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需要摆在最高位置,只有把个人这条小河汇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洪流之中,才能激扬起美丽的人生浪花。2月底,他来到家车村,看到勤劳朴实的乡亲们在石漠化严重的土地上耕耘,看到家车村巍峨的高山和蜿蜒无尽的乡村道路,看到干部群众对他这个新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期待的目光,他下决心要为家车村的干部群众做一些好事、实事、暖心事。

扎根:开展调查研究,熟悉村情民情

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只有真正地“察民情”“顺民意”,才能更好地“解民忧”“暖民心”。初到家车村,李波就带着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家中走访,和老百姓话家常谈困难;认真查阅资料,向历任驻村第一书记和经验丰富的驻村干部请教,与村干部和村里的老同志座谈交流,迅速摸清村情。

乐治镇家车村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但是平均海拔较高,山地起伏巨大,石漠化严重,发展农业受限。老龄化、空心化严重,外出务工规模大,人才流失很严重,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多;监测户27户、脱贫户110户,占总人口比例超过三分之一,防止返贫致贫压力较大;村里环保设施不足,大型勾臂垃圾箱不能实现村民小组全覆盖;村里的民心小学师资薄弱,缺乏英语老师,无法正常上英语课;村委会和村小的办公设备卡顿,办公条件堪忧;村里还一定程度上存在薄养厚葬、人情攀比、滥办酒席等陋俗……

图为李波到村里的民心小学调研,了解学校实际困难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李波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摸准家车村的症结后,李波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干劲,着手加强队伍建设,并为家车村争取资金资源支持。

破局:聚焦急难愁盼,解决实际困难

愿虽艰,持则可圆。找准痛点堵点后,李波从家车村干部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逐一攻克难题。他联系爱心企业为村委会捐赠了价值10余万元的电脑、打印机、垃圾箱等爱心物资,联系团省委为村民心小学争取了数万元的运动设施和文具等,联系纳雍思源中学为民心小学捐赠7台班班通,与小学校长研究提出增加英语课的解决方案,为村里的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争取到了8万元的助学金……驻村工作两个多月来,李波为家车村争取各类资金支持超过30万元。

图为李波联系爱心企业为家车村捐赠10万元物资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唠叨常常是出自深深的关心,李波是群众会上和村民微信群里出了名的碎碎念,“今天晚上有极端天气,各家减少出行,注意安全”“老人在家要严防一氧化碳中毒”“放火烧山,牢底坐穿,清明节要文明祭祀,不能引发山火”“劳动节人流车流大,人员密集,各家出行一定注意交通安全,高速上开车慢点”……李波不仅是爱动“嘴皮子”,也挽起“裤腿子”,走进田间地头、走在群众身边。走访中遇到逃学的孩子,李波分享自己寒冬坐在台阶上晨读,由于专注忘记寒冷的故事,还有高中每个周末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闭关学习的故事,成功劝其返学;遇到存在被性侵风险的未成年女生,李波定期带上村警去关心走访,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遇到为就业发愁的应届大学生,他分享考编学习资料和一些招聘信息,成功帮她找到工作;遇到独居老人和孤儿,李波定期提上大米、食用油等看望他们,告诉他们,“村委会就是你们的家、村干部就是你们的亲人,党和国家就是你们最大的依靠。”

图为李波联系爱心企业为家车村捐赠的大型垃圾箱

干部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只要把他们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就能赢得真心爱戴。驻村两个多月,老百姓对李波日渐熟悉,为他点赞的老百姓越来越多,村民送他一些鸡蛋和蔬菜他都要坚持给钱。李波说,他从不要求老百姓回报什么,一声声亲切的“李书记”就是他拼搏的原动力,村民生活的改善就是他内心最大的幸福。

远谋:建立造血机制,兴业强村富民

看到村里变得越来越好,李波倍感欣慰,但又忧心忡忡,他感悟到,既要重显绩,立足当下真抓实干,更要重潜绩,着眼未来打好基础;既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做好三次分配争取更多“外部输血”,又要激发村里的“造血机制”,提升文化素质,发展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只要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就会增活力。家车村地力有限,老百姓种辣椒、玉米、土豆、蔬菜居多,产量都不高。李波联系贵大新质生产力研究院的余吉安院长等专家学者到村调研,研究发展林下种养殖业,并围绕乡村振兴召开联合党支部会议;联系省农科院下辖的辣椒产销联盟洽谈种源支持和辣椒收购事宜,到大方县“小小农场”、培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天麻种植基地学习经验并向村民推广。利用到户产业奖补政策带领村干逐户做好宣传统计,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上半年为78户村民争取到产业奖补26万元……

面向未来的驻村生活,李波满怀干劲、充满期待。“清华人最大的自豪,就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祖国壮美的事业;清华人最高的荣耀,就是把自己奋斗的足迹印刻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李波说,“自强的清华人始终以国家至上、以人民为先,从贫困山区选拔到清华大学,从清华大学选调到省政府办公厅,又从省政府办公厅选派到家车村,每一次选择我都满怀坚定、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龚忻
热点内容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发条有爱的评论~ 0
加载中。。。。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抖音
快手
中国工业报社简介
|
合作
|
招聘
举报邮箱: jubao@cinn.cn
投稿邮箱: cin1346@126.com
服务邮箱: fuwu@cin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741064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s://www.12377.cn
广告招商电话: 010-67410642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509号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