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人工智能专利全球第一 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原创   中国工业新闻网 2025-04-24 18:04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也是国际贸易的标配,同时也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构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保障更强、创造质量更高、运用效益更好、保护力度更大、服务体系更优、国际合作更广。”4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用六个“更”全面概括了2024年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显著进展。

据介绍,2024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核准注册商标478.1万件,登记著作权1063.1万件,认定地理标志产品36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125件,授予农业植物新品种权5797件、林草植物新品种权878件。《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位居全球第一位,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稳居世界第三。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此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推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主题是“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相关情况如何?未来将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对此,申长雨认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申长雨强调。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回应人工智能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需要,深入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供给。

“包括及时修改完善《专利审查指南》,发布《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积极回应和解决了有关人工智能专利申请主体、保护客体、审查标准等热点问题。聚焦人工智能重点领域,为相关专利申请提供快速审查服务,严厉打击抢注‘DeepSeek’等相关商标申请行为,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护航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申长雨详细说道。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运用,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效能。”申长雨说。

申长雨指出,面向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共生演进、双向赋能、融合发展。

“首先,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加快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为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申长雨表示。

同时,提高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水平,健全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体系,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按需审查服务力度,做好相关发明专利分析预警和导航服务,指导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池,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促进更多人工智能领域专利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赋能相关产业发展。

此外,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推动完善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促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造福全人类。

高质量专利审查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专利审查是专利获权的基础和专利保护的源头,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核心业务之一。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表示,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提高专利审查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发明专利的平均审查周期已经压减至15.5个月,达到相同审查制度下国际的最快水平;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2%,专利审查质量用户满意度指数升至86.8。

在提高审查质量方面,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优化审查机制,健全完善了权责清晰的审查业务管理体系。持续加强预审、初审、实审、复审、无效各个环节的协调联动,增强质量提升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在创新审查模式方面,建立并完善了优先审查、延迟审查、集中审查等多种模式,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产业发展。对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重点产业的专利申请,开展优先审查,进一步压缩审查周期。

胡文辉介绍,“十四五”以来,累计优先审查相关专利申请57.1万件。对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特定领域因商业策略产生的延缓专利审查需求,推出延迟审查政策。“十四五”以来,累计收到延迟审查请求6.3万件。对同一关键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组合开展集中审查。目前已处理了热门技术领域的集中审查请求超过百余批,满足了创新主体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组合、加快产业专利布局的相关需求。

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上线专利智能审查和智能检索系统,通过机器翻译、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了对比文件自动推送、外观设计图形检索、申请文件缺陷识别等相关功能,为审查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我们还在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相关技术在专利审查中的应用,进一步推进审查提质增效,满足申请人的相关需求。”胡文辉透露。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国家需求和用户满意为导向,持续推进专利审查的理念更新、技术革新和工作创新,充分发挥专利审查向前激励创新,向后促进运用的“‘双向传导’作用,以高质量专利审查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胡文辉表示。

继续加大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近期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要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申长雨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知识产权局切实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主动服务民营企业获权需求。在整体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2024年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累计受理专利预审请求34.5万件,其中七成以上的请求由民营企业提交,有效满足了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快速获权、快速确权的需要。

高效推动纠纷解决。全国知识产权部门全年办理涉民营企业专利侵权案件3.7万件,结案周期平均在15天以内;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动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指导,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各级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全年服务民营企业15.7万家,涉民营企业的纠纷化解渠道更加多元。

持续做优惠企服务。在全国34个城市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积极探索便利化服务举措。出台了涵盖全部72个知识产权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为民营企业办理各种业务提供清晰全面的办事指引,持续压减业务办理时限,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指导促进资源对接。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近1.7万家民营企业参与其中,按需匹配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加速成长。推广知识产权普惠金融,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置机制,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惠及4万多家民营企业。

助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完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提供纠纷应对指导服务,全年累计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指导800多次,帮助民营企业节约应对成本4亿多元。按需举办PCT国际专利申请、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宣讲会,支持民营企业做好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夯实“出海”基础。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强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及时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更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申长雨指出。


作者:曹雅丽

责任编辑:龚忻
热点内容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发条有爱的评论~ 0
加载中。。。。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抖音
快手
中国工业报社简介
|
合作
|
招聘
举报邮箱: jubao@cinn.cn
投稿邮箱: cin1346@126.com
服务邮箱: fuwu@cin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741064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s://www.12377.cn
广告招商电话: 010-67410642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509号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