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重估市场价值 国企市值管理多维推进

中国工业新闻网 2025-04-21 13:33

■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近期,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打出稳市“组合拳”,新一轮增持回购声势浩大。据不完全统计,从4月7日至4月11日,至少48家中央企业宣布增持回购计划,地方国企也积极出手以“真金白银”向市场传递信心。

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相关部门密集部署,适时推动国企市值管理制度从“建起来”到“转起来”,引导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强化市值管理工作。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系列举措短期内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长期将推动国企价值重估。

释放强烈维稳信号  国企市值管理行动加速

中央企业、地方国企通过股份增持回购、资产注入、并购重组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组合拳”,打造负责任、有实绩、可持续、守规矩的价值投资优质标的,释放出强烈的维稳信号。

国务院国资委4月8日表示,将加大对央企市值管理,引导中央企业持续为投资者打造负责任、有实绩、可持续、守规矩的价值投资优质标的,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作出贡献。自去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以来,越来越多的央企及其控股上市公司加快探索实践市值管理。这次更是快速响应,通过增持回购、资产注入、并购重组等一系列金融工具,打出一套“组合拳”。

4月11日盘后,中国化学(601117.SH)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是中国化学继今年2月完成前次增持计划后发布的新一轮增持计划。中国化学表示,公司高度重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系统推进价值创造与价值传播体系建设,持续构建公司质量与股东回报同步提升的长效机制,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让全体股东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目前,中国石化集团正在推动实施所属上市公司中国石化(600028.SH)的市值提升专项行动,制定了常态化市值管理机制,将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现相关指标纳入上市公司绩效评价考核;通用技术集团成立了集团上市公司沈阳机床(000410.SZ)、中国医药(600056.SH)、中纺标(873122.BJ)、中成股份(000151.SZ)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专班,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投资价值的并购重组,有序推进相关上市公司股票回购;中国华电集团加快推进将优质资产注入资本市场,着力打造新能源上市平台,同时推进华电国际(600027.SH)并购重组、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不断增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引导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趋同,国有大股东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金风科技(002202.SZ/02208.HK)在3月29日发布2024年年报的同时,也发布了市值管理制度。金风科技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工业报表示,金风科技的市值管理需以“技术+全球化+服务化”为核心,通过业务升级和资本工具协同稳定估值。年报中,金风科技明确表示,为加强公司市值管理工作,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回报,公司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当前,中央企业、地方国企通过股份增持回购、并购重组等一系列市值管理举措,释放出强烈的维稳信号,有效缓解市场的恐慌情绪。”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昌明表示。

形成“政策工具箱”效应  央地多部门打出配套“组合拳”

日前,我国多地国资委密集出台相关政策,组织引导辖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工作,并协同相关部门强化国资国企市场引领支撑作用,强调建立“长期看质量、制度看治理”的稳健机制。

目前,上海、四川、安徽等多地国资委也密集出台相关政策,组织引导辖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工作。例如,上海市国资委4月8日印发《关于加强我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并购重组、股票回购增持、投资者回报、激励约束机制、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六方面,支持监管企业和上市公司用好各类市值管理政策和工具。

同时,国资系统还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4月9日,山东省国资委与山东证监局在济南市签署《关于推动山东辖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并就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增持工作进行了座谈。

4月11日,广东证监局联合广东省委金融办、广东省国资委和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召开广东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座谈会,强化国资国企上市引领支撑作用,坚定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此次地方国资稳市政策呈现出高度的协同性和系统性。地方国资委联合证监局等部门,通过增持、回购、优化分红政策等方式多管齐下,形成‘政策工具箱’的合力效应。”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说,地方国资的举措不仅是为了平抑市场短期波动,更强调建立“长期看质量、制度看治理”的稳健机制。

朱昌明表示,国企的市值管理是一项长期战略管理行为,建议未来应强化市值管理差异化考核,以此倒逼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制定差异化市值管理计划。

加大对金融工具的使用  国有资本市场“调节器”属性显现

国有资本具有宏观调控属性,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和市场使命,是市场的“调节器”。增持自身股票也是国资对宏观经济和自身企业发展的肯定,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

近年来,我国持续优化供给、改善需求,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经济内生动力明显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更加稳固。尤其是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实,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自去年9月26日以来,上证指数已累计上涨11.37%,呈现出了积极变化。日前,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信等市场主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的作用,纷纷表态增持股票及ETF。一方面,传递出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坚定信心。另一方面,以“真金白银”表达对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为资本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有助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从长远看,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健发展具有坚实基础。

前金融从业者、现央企深圳东风环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双对中国工业报表示,第一,国有资本具有宏观调控属性。国有上市公司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和市场使命,是特殊时期的市场“调节器”,对经济稳定具有社会担当。

第二,国有上市公司的资本金融工具运用较少。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实现IPO后,基本很少利用资本优势,尤其在定向增发、股票质押、回购等金融工具的使用上确实缺乏动力。国有资本在资金、资源、研发能力、产业布局落地上具备绝对优势,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国有资本会加大对金融工具的使用。

第三,股市的基础定价和国有资本定价水平偏低。目前,国内股票市场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和完善,股票市场的价格基本趋于平稳,价格相对理性。随着中国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行业在世界份额及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向好。增持自身股票也是国资对宏观经济和自身企业发展的肯定,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

第四,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国有资本将带动资本全球化,提升中国产业全球化的竞争力,吸引更大的国外资本进入国内市场。

独立经济学家、致诚卓远创始人北京大学金融校友联合会副会长史帆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低,是由我国生产从以往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后的必然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公有资金承担起支撑风险资产成长的大梁,最终使得风险资产变为无风险资产。

史帆说:“当前,国有股增持只是这个大环境下的一小部分。从长期看,公有资金大量持有风险资产,以稳定风险资产的价格,并实现风险资产增速和经济整体增速的匹配,是一个经济底层规律的必然趋势。”

提供充足“弹药”  我国宏观政策储备充足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及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工具等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政策工具,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振市场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国工业报表示,美国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之后,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

董希淼介绍,中央汇金公司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战略力量,是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4月7日,中央汇金公司公告称将持续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董希淼表示,央行表态为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再贷款支持,将为中央汇金公司增持ETF提供充足的“弹药”。央行通过中央汇金公司向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预期,给资本市场吃下一颗强力“定心丸”。

2024年10月,央行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及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工具等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政策工具,受到市场欢迎,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振市场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这两项政策工具加码实施的空间还很大。我国国内市场大,经济韧性强,宏观政策储备充足,调整空间较大。从货币政策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具有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的条件。未来,只要市场有需要,降准降息等政策措施都可以随时出台。”董希淼说。

对银行而言,用好专项再贷款资金,向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提供贷款,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可以此为契机扩大有效信贷投放,营销一批优质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稳定贷款规模,夯实客户基础。

从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国有银行获悉,近日六大行积极推进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支持央国企、民营企业强化市值管理、优化资本运营等各类需求,助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据介绍,目前央行的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仅面向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

董希淼建议:“拓宽再贷款覆盖范围,鼓励中小银行积极申请再贷款,让更多金融机构利用再贷款低成本资金,支持更多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回购、增持股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平稳运行和发展。”

作者:王珊珊

责任编辑:袁海霞
热点内容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发条有爱的评论~ 0
加载中。。。。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抖音
快手
中国工业报社简介
|
合作
|
招聘
举报邮箱: jubao@cinn.cn
投稿邮箱: cin1346@126.com
服务邮箱: fuwu@cin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741064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s://www.12377.cn
广告招商电话: 010-67410642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509号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