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增速高于去年全国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比1至2月加快1.8个百分点。
“一季度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在国新办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
同期,国是论坛举办“2025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多位专家围绕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展开分析与研判,企稳、回暖、增强等成为“关键词”。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彰显了我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力,同时对中国经济后期的走势及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延续“向好”趋势
彰显中国经济韧性、活力和潜力
盛来运介绍,一季度,生产需求指标加快回升,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6.3%,比去年全年回升0.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3%,回升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比去年全年回升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回升1.1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王微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一季度国内消费企稳态势延续,结构调整向上,向新势头不改,政策加力显效。良好的开局、持续向稳的态势,为全年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周景彤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说:“一季度GDP增速5.4%超出了市场预期,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经济的韧性。”
周景彤表示,今年以来,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之下,金融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断优化政策、优化金融供给,在经济回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一季度资金投放呈现总量稳、结构优、价格降三个特点。
“我们监测分析发现,今年以来,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加力显效: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消费多领域亮点纷呈,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投资引擎动能增强,重大项目资金保障有力,呈现‘政策靠前发力、项目加快推进’的特征;工业生产稳步回暖,企业创新亮点频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实现平稳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杨道玲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说:“总体而言,经济运行好、成色足,发展韧性潜力和活力得到持续显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保持持续向好态势,正向结构性止跌回稳方向迈进,反映出积极向好的变化在延续。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分析指出,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主要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延续、资本市场回暖以及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等三方面因素。
“这些数据彰显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力。”罗志恒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说。
外贸方面,盛来运进一步介绍,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但我国进出口保持基本平稳的态势。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3%,出口增长6.9%。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2月份以来国际贸易限制增多,出口保持6.9%的速度,显示了中国出口的韧性。”盛来运表示。
新动能持续增强
新质生产力培育加速推进
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各地区各部门也积极出台支持措施。
盛来运表示,从统计数据情况来看,以下“五个维度”反映出今年一季度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继续取得新的成效:
第一个维度,创新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一季度,各地方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尤其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一批先进技术不断推出和应用,带动了高技术产业发展。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3%,这两个数据显示创新的动力在增强。
第二个维度,协调发展持续改善。无论是从产业结构还是从需求结构来看,都在积极改善。从产业结构来讲,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拉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趋势明显,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继续提升。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7%,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是15.7%,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来看,现在的投资增速实际上不高,但是高技术产业投资比重在提升。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占全部投资比重的10.3%,提高0.3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国项目投资的中标金额同比增长了10.7%,3月同比增长11.6%。其中,市政设施、医疗卫生、交通工程领域增速较快,全国工程机械开工率节后也是持续回升,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正在加快。”杨道玲分析。
杨道玲表示,工业生产和企业方面,工业园区生产热度指数一季度同比增长11.3%,其中3月同比增长14.9%,工业生产态势回暖明显。技术创新型企业经营活力指数一季度同比增长18.4%,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第三个维度,从开放角度来讲,高水平开放继续推进。我国积极构建外贸新格局,加快发展多元化市场,尤其是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往来,贸易新格局加快形成。
杨道玲指出,外贸活跃度的相关指标稳中有升。其中,3月份滚装货船日均离港同比增长了8.1%,已经连续实现了13个月的稳步增长。
第四个维度,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以新能源车、锂电池、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一季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5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亮丽。
第五个维度,民生改善和安全发展继续取得新进展。
“从这五个维度来看,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不断取得新进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无论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都要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变化的不确定性。”盛来运说。
政策持续加力
增添应对外部挑战“底气”
“中方坚决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不仅是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和世贸组织规则的正当之举。”盛运来表示,从短期来看,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会对我国经济和外贸带来一定压力,但是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
“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具体来讲:经济有基础,内需有支撑;市场多元化,出口有韧性;转型有成效,新动能增强;应对有经验,政策有保障;制度有优势,人民有信心。”盛运来说,“这都是我们应对巨大风险挑战的基础和底气。”
周景彤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美国掀起的关税战正在全球上演。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稳增长以及外贸等领域支持,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周景彤表示,要瞄准稳增长,着力对冲宏观经济面临的外部冲击和下行风险。要瞄准市场稳定,有效防范外部的冲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瞄准稳外贸,积极应对关税政策的冲击。
“从中长期来说,还是要瞄准产业升级,继续支持重点的领域。比如,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对科创、绿色、消费等领域的支持,持续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企稳向好。”周景彤建议,还要考虑推出消费贷再贷款,并给予成本优惠,加大或者提高商业银行增加消费信贷的积极性。
“推动外贸产品转向国内市场,有利于促进国内优质供给的增加,让出口的产品更好跟国内市场来相适应,同时,也会促进国内产品标准的改善。”王微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
谈及中国资本市场近期表现,罗志恒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说:“美国挑起关税战后,中国政府从容应对,市场投资者已有提前预期,中国版平准基金也非常及时地发挥了类平准基金的作用。”
罗志恒表示,当“国家队”进场后,可以看到民间方面的资本,包括民营龙头上市公司纷纷表态要回购增持,时效性很强,效果较好。
“关税战的终局是经济的韧性和财政实力的较量。中国经济的韧性和财政实力跟美国相比,有较大的竞争优势。”罗志恒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说。
罗志恒认为,要推动财政政策转型,从收入端减税降费转向支出端总量扩张,从单一侧重投资转向投资消费双轮驱动,从企业供给端支持转向家庭需求端提振。同时,还要构建中央层面的房地产稳定基金机制,在延续地方政府存量盘活政策基础上,提升系统性风险应对能力。此外,配合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缓解居民房贷与企业融资压力,形成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效应,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中国从容应对关税战,有更多工具应对外部冲击,基本面稳定是最大的底气。”罗志恒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