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面对最高245%关税 我国化工行业影响如何?

©原创   中国工业新闻网 2025-04-21 09:41

中国工业报记者  张楠

4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方称中国目前面临最高达245%关税答记者问时强调,美方对华轮番加征畸高关税已经沦为数字游戏,在经济上已无实际意义,只会更加暴露出美方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搞霸凌胁迫的伎俩。

该外交部发言人进一步指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如果美方继续玩弄关税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倘若美方执意继续实质性侵害中方权益,中方将坚决反制,奉陪到底。

目前,中国面临最高达245%关税背景下,我国作为全球化工大国,会受到多少影响?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加征对等关税对能源化工行业带来了短期冲击和长期挑战,但通过市场多元化、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企业可以有效应对当前的贸易摩擦压力,增强自身竞争力。

柏文喜分析,关税增加导致原材料进口成本上升,尤其是化工原料、能源等基础性产品价格波动,直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其次,美国市场对进口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可能下降,中国企业对美出口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可能需要重新调整供应链布局,寻找替代供应商或代工厂,但切换成本较高,短期内可能影响生产效率。此外,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可能导致物流成本上升,进一步加剧企业的经营压力。

丙烷等进口成本增加

塑料、矿物燃料等出口影响较大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化工品出口总额达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的出口额为1.87万亿元,占总出口额的7.3%;进口额1.63万亿元,占总进口额的8.8%。美国是排名第二的进口来源地,2024年进口额达1469.0亿元。美国也是排名第二的出口流向地,2024年出口额达1283.4亿元。

从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化工品进口额前20名数据来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化工品主要集中在丙烷、聚乙烯、乙二醇、天然气、原油、煤以及催化剂等领域,主要为化工原材料、初级加工品以及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

其中饱和无环烃和液化丙烷的美国进口占比高达98.7%和59.3%,进口量高达55.3万吨和173万吨,其中液化丙烷进口额为111.1亿美元。

原油、液化天然气炼焦煤等化工原材料虽进口额较高,但进口占比均在10%以下,可替代性明显强于其余化工产品。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此次互加关税,将可能导致丙烷等化工产品进口成本增加以及进口量下降,进而可能会导致国内以丙烷等为原料的下游衍生品生产成本提高以及供应的收缩;对原油、天然气及炼焦煤的进口影响有限。

从中国出口美国化工品来看,出口额前20的化工品主要集中在塑料及其制品、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有机化学品、杂项化学品以及橡胶及其制品等领域。

其中,塑料及其制品就独占12席,出口额高达176.9亿美元。但出口至美国的化工产品占比基本维持在30%以下,大部分维持在20%以下。而聚氯乙烯制手套占比最高,达到46.2%。

因此,中美关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出口占比较高的塑料、矿物燃料以及橡胶等制品有一定影响,但我国企业已进行了全球化布局,受到的关税冲击可能有望相应减轻。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行政令中包含一份豁免清单,列出了符合关税豁免商品的具体税号和情况,其中就有化工产品,具体包括萤石、三氯蔗糖、维生素、钾肥、聚四氟乙烯等。业内预计美国对此类产品的自给率较低,故美国对其关税进行了豁免。

其中,三氯蔗糖作为需求前景亮眼的第五代高倍甜味剂,产品出口量近几年都维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行业也在过去多年的震荡洗牌过程中形成了一家海外企业和几家国内企业的供给格局。

高端化工产品加速替代

与此同时,行业转型升级或将借机提速。进口依赖度较高的部分高端化工产品如POE(聚烯烃弹性体)、半导体材料、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亦将加速国产替代。

POE方面,当前,全球POE规模化生产企业绝大部分为外资,如陶氏、埃克森美孚、LG、SABIC-SK等,产能集中度较高。但,国内已有多家企业积极加速布局,如万华化学、联泓新科、贝欧亿、茂名石化、卫星化学等20余家企业均有响应产能计划。

半导体材料对电子信息行业国产化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一批企业正突破技术封锁,替代海外产品。比如:雅克科技,近日,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年初在四川彭州工厂点火的突破外国垄断的国产球形二氧化硅半导体粉体材料项目目前产线建设完成,正处于产线调试阶段,预计2025年将逐步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4月11日,鼎龙股份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相关产品均为国产替代类关键材料,产品对标多家国际一流材料企业。目前,CMP抛光材料、半导体显示材料业务均处于快速放量阶段,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高端晶圆光刻胶业务也于2024年取得了首张订单并处于加速放量阶段。

和远气体公司最新取得“一种制备半导体用超纯氨的装置及工艺”发明专利,专利技术可实现超纯氨连续化节能生产,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并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公司六氟化钨、硅烷衍生物生产装置及配套储运设施已具备试生产条件,标志着其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产能落地迈出关键一步。

MDI的行业集中度高,除万华化学外主要布局企业均是海外化工巨头,关税博弈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占率。截至2024年末,全球MDI产能为380万吨/年,万华化学福建园区70万吨/年技改项目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投产,届时总产能将达450万吨/年。

催化材料方面,全球蜂窝陶瓷市场由美国康宁、日本NGK垄断,国内市场中二者占比超90%。国瓷材料(300285)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客户资源,打破两家独大局面,目前具备5000万升/年汽车用蜂窝陶瓷载体产能,是国内最大、全球第三的生产商。

长期以来,我国的己二腈完全依赖进口,外资厂商在己二腈生产工艺上的长期垄断导致我国PA66产业链利润波动剧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PA66以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化学在山东建设己二腈及尼龙系列一体化产业基地,总投资规模约200亿元,建成后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己二腈工业化生产基地,改变我国己二腈依赖进口的局面。

PDO方面,随着华恒生物1,3-PDO生产线顺利量产,打破了此前“国内PDO-PTT产业链核心技术被国外化工巨头垄断,长期依赖于进口”的局面。据最新统计,国内PDO的现有产能已达到9万吨/年,并且还有2万吨/年的拟新增产能正在规划中。若这些新增产能都能如期投产,预计到2025年,我国PDO的总产能将激增至1万吨/年。

美国企业是润滑油添加剂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随着中美加征关税落地,润滑油添加剂国内市场将被打开,国产润滑油添加剂企业或将受益。九方金融研究所分析,国内的润滑油添加剂市场有望更快的实现自主可控,瑞丰新材作为国内龙头,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也将持续增长。

此外,在芳纶、高端显示材料、成核剂等化工领域,随着关税反制的实施,均有望实现国产产品放量增加,以及国产替代加速。以成核剂为例,它是改性塑料的重要原料。美国美利肯、日本艾迪科等国外厂商凭借先发优势长期主导我国成核剂市场。2022年,美利肯南卡罗来纳州新工厂投产,Millad透明剂产能提升超50%,进一步巩固其美国本土产能优势。据呈和科技2023年报及行业报告,2023年我国成核剂对外依存度达70%,海外产能仍占主导。若对美反制关税落地,短期内海外产品替代困难,但伴随国内产能增长,未来进口替代率有望提升。

作者:张楠

责任编辑:龚忻
热点内容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发条有爱的评论~ 0
加载中。。。。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抖音
快手
中国工业报社简介
|
合作
|
招聘
举报邮箱: jubao@cinn.cn
投稿邮箱: cin1346@126.com
服务邮箱: fuwu@cin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741064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s://www.12377.cn
广告招商电话: 010-67410642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509号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