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2025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 广西贺州:白花村里的“筑梦人”

©原创   2025-04-15 09:29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桂东苍翠的峰峦间,八步区莲塘镇白花村的田野上,总能看到一个戴着草帽的忙碌身影。她就是市城市管理局选派的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潘向坚,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民情,用滚烫的初心浇灌希望,让这个曾经沉寂的山村焕发出振兴的勃勃生机。

初心如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接力赛

十二载春秋见证赤子情怀。潘向坚土生土长在农村,在基层工作了二十多年,凭着一颗真心和一股实干劲儿,立志为白花村描绘一幅乡村振兴的希望蓝图。她对农村感情深厚,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2012年,潘向坚在昭平县龙潭村初展扶贫抱负;2023年春,已过知命之年的她再次向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主动请缨,将乡村振兴的蓝图带往白花村。"我是农民的女儿,土地就是我的办公室。"这句朴实的宣言,成为她扎根基层的坚定信念。

白花村有1406户5461人,其中脱贫户、监测户有191户810人,24户92人处于监测状态,已有6户25人成功摆脱返贫风险。为守住防止返贫底线,潘向坚全身心投入工作,为每户脱贫户量身定制增收帮扶计划,并确保各项帮扶措施精准落实。

破局之战:十年困局百日攻坚

初到白花村,潘向坚的笔记本扉页写着"民生无小事"五个遒劲大字。为了更深入了解村民的想法,这位女书记创造性地开展了“乡村夜话”活动,了解百姓急难愁盼。一次,一位大爷皱着眉头说:“潘书记,咱村水库蓄水问题都拖了10年啦!农忙时,家家户户打井抽水灌溉,成本高,井越挖越深,水都快抽不上来,这可咋办啊?”潘向坚心头一紧,深知这是关系村民生计的大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乡亲们,给我三个月!"铿锵承诺回荡在"乡村夜话"的星空下。从此,她的身影穿梭在各级部门之间,申请协调项目资金,被拒也不气馁,坚持不懈的劲头感动了许多人,也赢得了上级各部门的支持。村两委班子看准时机迅速行动,共同为项目落地出谋划策,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2024年,白花村从上级争取到1245.8万项目资金,办成民生实事53件。项目资金500多万用于修建高标准农田水渠、跨河水渠、加固桥梁、硬化村屯道路、安装路灯,打造广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村项目;600多万用于维修加固村水库。2024年12月,村水库蓄水一期工程完工,实现蓄水;2025年二期清淤工程启动,修好后将彻底解决1000多亩农田的灌溉难题。历时22个月的攻坚,百年水库重现碧波荡漾,千亩"望天田"变身沃野。竣工当日,老农抚摸着水闸,望着已经蓄水的水库感叹:"潘书记真把咱的事儿放在心上啦!以前想都不敢想水库能修好,现在再也不用担心没水灌溉了。这水流进田里,更流进我们心坎里。"

精准绣花:织密防返贫保障网

一次,潘向坚走访邓大叔家。邓大叔家80平米的砖混结构住房有些昏暗,78岁的他带着8岁孙女生活,4亩田地因缺劳动力几近荒废。看到邓大叔紧锁的眉头,潘向坚心里一阵酸楚,暗下决心帮他解决困难。回到村委,她一头扎进政策文件堆里,逐字逐句仔细对照,仿佛要从文字中挖掘出希望。终于,她找到了适合邓大叔家的帮扶政策:4亩耕地和鸡鸭可由亲戚代种代养,能申请产业奖补,此项收入不少于5000元;邓大叔可领取养老金,享受A类低保和医保政策;孙女作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月可领1022元补贴;上学方面,潘向坚联系了爱心公益组织,资助学费直至大学毕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还提供生活补贴和营养餐补贴。潘向坚回到邓大叔家,耐心地将这些政策一一告知,最后坚定地说:“邓大叔,别害怕困难,党和国家是咱的坚强后盾,咱们一起好好生活,好日子在后头呢!”邓大叔嘴唇颤抖,混浊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许久才哽咽着说:“政府想得太周到了,农民种养有奖励,还有这么多补贴,我往后的日子不愁啦。”

像邓大叔这样的脱贫户,通常能享受不少于6项帮扶措施。2024年,白花村发放了36.6万元产业奖补、近17万元稳岗就业补贴、1.8万元一次性交通补贴,近70万元低保补贴和约12万元特困补贴。村里还为无法外出打工的脱贫户安排了23个公益性岗位,增加贫困家庭收入。村民李大姐笑着说:“以前脱贫了心里还是不踏实,怕返贫。现在潘书记为我们想了这么多办法,有补贴又帮忙找工作,收入稳定了,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让脱贫户收入稳步增加,村民对未来更有信心。

产业蝶变:传统农业的现代突围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扩大产业规模,潘向坚和村“两委”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他们确定以种植优质水稻、晒烟、香芋为主的村级优势产业,采用抓党建促发展的思路,让党员带头示范,带动村民流转土地山林,扩大产业种植规模。他们集中连片建设了2000亩高标准优质水稻基地、1400亩晒烟基地、400亩香芋基地。脱贫户李月岗在潘向坚的鼓励下,流转10亩土地种晒烟,获得5000元产业奖补,2024年晒烟产业纯收入达10万元。脱贫户高兴兰兴奋地说:“2023年,潘书记帮我们修好了水渠,我的地不再荒废,扩大香芋种植面积后,申请了5万元小额信贷,光香芋收入就有15万元!”

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潘向坚和村“两委”成员到市场调研,并与广西绿循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打造香芋产业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取得了可观收益。村里还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投入387万元入股多家企业,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2024年,白花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18万元,比2023年增加62000元,增长明显。这些收入合理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同时,村民人均经济收入也稳步增长,达到20586.2元,比2023年增加1029.6元,增长率约5.27%,村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温暖民心:细微之处见真情

贺州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肖文飞多次到白花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班子领导、二层单位领导也多次亲临指导,帮助解决驻村工作的难题。每年安排3-5万的办实事经费,让驻村工作队自主支配该笔经费。她还积极争取企业捐赠,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监测户梁广、特困户黄庆龙家房子漏雨,她帮忙修好;监测户黄立锋想发展养殖产业,她帮忙建好鸡棚。为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她带头捐款2000元扩建佛冲屯山塘,提高了农田灌溉效率,增加了村民收入。

春节期间,潘向坚带着市城市管理局党组织的关怀,为困难群众送去近5万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村民蓝国维一家的情况让潘向坚格外牵挂。蓝国维患尿毒症,妻子和女儿残疾,儿子年幼,全家无劳动力和收入。潘向坚四处奔走,动员社会爱心组织为蓝国维家捐赠6000多元物资,还帮他儿子争取到贺州市爱心助学公益协会的一对一帮扶,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春耕时,她发动10名志愿者,两天内帮蓝国维家种了2亩多晒烟。

潘向坚的暖心举动,让她成为村民心中的“好书记”。村民黄伟周在朋友圈点赞:“驻村潘书记真心为百姓服务,每月多次到贫困农户家问寒问暖,是实实在在为民办事的好书记……”

在白花村这片土地上,潘向坚如一颗坚韧的钉子,深深扎根于此。听民心,解民难,她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带领白花村村民一步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秦艳玲)



责任编辑:龚忻
热点内容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发条有爱的评论~ 0
加载中。。。。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抖音
快手
中国工业报社简介
|
合作
|
招聘
举报邮箱: jubao@cinn.cn
投稿邮箱: cin1346@126.com
服务邮箱: fuwu@cin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741064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s://www.12377.cn
广告招商电话: 010-67410642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509号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