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加速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作为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之一,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曾强调,算法、算力、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者相互独立又深度协同,共同按照规模定律(ScalingLaw)推动人工智能的迭代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高质量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底座,不仅对通用大模型具有很强的保障支撑作用,对行业大模型更加重要。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果,与数据工作的创新实践密不可分。
在这一趋势下,以51WORLD(五一视界)为代表的数字孪生企业如何解决行业核心痛点,驱动技术成熟与发展?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AI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如何从本土创新到全球产业版图重构?针对这些问题,近日,中国工业报等媒体对51WORLD进行了采访。
解决核心痛点 数据驱动AI进化
“没有数据,AI就无法进步,或进步成本极高。"51WORLD创始人兼CEO李熠的这句话,道破了当前AI落地产业的核心痛点。以自动驾驶行业为例,极端路况数据采集难、实车测试成本高、长尾场景覆盖不足等问题长期制约技术发展。
“这是由于大量极端的路况与数据,难以在真实世界中被有效采集,而数据是AI进化的基石。”李熠提到:“我们所构建的Aperdata平台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生。”
Aperdata提供多类型的海量合成数据,通过“虚拟试错-物理执行”模式,生成多类型海量合成数据,在高度还原的虚拟环境中构建暴雨、塌方等罕见场景,使自动驾驶系统在无风险环境下完成数万次训练。
据悉,基于自动驾驶产业对于测试需求的前瞻性研判,2017年,51WORLD将3D图形、AI仿真应用于自动驾驶领域,孵化51Sim合成数据与仿真平台,帮助汽车厂商及上下游,形成“真实-仿真-真实”(RSR)的数据闭环系统,有效的提升了自动驾驶技术量产落地。随着技术成熟与行业发展,51Sim也将此合成数据与仿真技术应用于更多机器人领域。
“目前,这项技术已延伸至工业协作机器人等领域。”李熠介绍,该技术支持在无风险、低成本、高度还原的虚拟环境中,针对多样细分场景,对智能机器进行全面高效仿真训练,能有效减少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未来,从工业协作机器人,到家用机器人,具身智能企业都能‘享用’Aperdata仿真数据燃料,让AI更加安全高效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李熠说。
赋能中国 智造数字孪生落地工业
在“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从重型装备到汽车制造,数字孪生已实现跨行业规模化应用,中铁装备与华晨宝马的实践案例,展现出中国智造“虚实结合”的独特发展路径。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与51WORLD的合作,成为数字孪生技术赋能高端装备制造的典型样本。
记者了解到,在郑州的中铁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双方共建“盾构机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平台”。该平台按照“厂区-车间-设备”的总体布局,以安全生产为核心,打造了“订单获取-生产制造-产品质检-物流发运”的产品生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孪生体系,统筹兼顾工厂运营过程综合态势与精细生产的并进管理需求。
这种虚实融合的生产模式,正是工业4.0理念在中国高端装备领域的具体实践。
此外,2022年,宝马集团iFACTORY战略在中国落地时,华晨宝马走在了转变的最前沿,探索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
李熠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在华晨宝马与51WORLD的通力合作下,依托数字孪生技术,遵循宝马集团iFACTORY“精益、绿色、数字化”生产战略,高拟真地还原了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化物流堆场、全自动焊接工位、智能化质检工位,并结合历史运营数据与系统收集数据,对物流集装箱堆场管理、车身车间生产设备管理以及总装车间质量检测评审三个重点作业环节进行数字化赋能,辅助工厂提升现场生产质量与效率、降低生产能耗、节约资源。
“作为离散制造行业中‘最可持续’的标志性数字孪生案例,该项目极具创造性地联合51WORLD采用指令性驱动能力与物流仿真能力,结合生产设备仿真作业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孪生技术虚拟性、准确性的自身特点,实现对生产业务需求的深度增效。”李熠表示。
从盾构机到宝马汽车,这些“虚实共生”的工厂正在重塑制造业竞争规则。在政府工作报告“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的指引下,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正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变革,为全球工业升级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推动技术 出海中国标准走向全球
当OpenAI仍在为AGI的伦理边界争论不休时,中国的AI大模型已经不仅服务于国内数亿用户,更通过开源社区向东南亚、非洲输出技术标准。
与此同时,以51WORLD为代表的数字孪生企业,也正在通过务实创新,跑出AI落地加速度,以实际行动助推AI+产业规模化落地,让世界看到国产技术的巨大潜力。
资料显示,2015年,51WORLD率先洞察到以数字孪生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存在巨大应用价值与潜力,并从真实需求出发,孵化出该公司首款产品——51Aes数字孪生平台,旨在提升企业客户设计与运营效率,致力于实现跨行业数字智能转型。
如今,51Aes已服务海内外近千家客户,覆盖城市、园区、水利、水务、工业、能源、地产、教育等十余个细分领域,重点聚焦城市园区信息模型平台、水利水务信息模型平台以及工业能源信息模型平台,持续推动数字孪生技术从概念验证走向价值创造。
“51WORLD还联合数十个硬件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云计算、大模型、应用平台及行业软件等领域的上下游核心合作伙伴,建立健全的数字孪生生态系统,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李熠说。
相关专家表示,数字孪生要发挥更大价值,需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这包括建立行业数据质量标准、健全跨境流动规则等。只有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才能将中国的制造优势转化为智能优势。
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所长刘默认为,全球可信数据空间加快发展,下一步需要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打造多方主体价值共创模式,构建数据资源高效流通机制和可持续运营模式,加快探索数据资源规模化流通利用新路径。
在“人工智能+”行动指引下,中国制造业正通过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走出一条从技术攻关到场景落地、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协同的特色发展路径。这场由数据驱动的智造革命,或将重新定义全球产业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