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彝”路同行:从高校辅导员到驻村第一书记

©原创   2025-04-09 09:55

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张金军是366名学生们的辅导员,也是学生口中亲切的“军哥”,在凉山州越西县书古镇斯拉村,张金军是和377户1567名村民们一起站在田间地头的“家人”,也是推进强村富民、为民办实事的可靠后盾“且沙(彝族张姓)书记”。张金军从学生中来,到村民里去,从城市穿梭到乡村。在张金军眼中,无论是高校辅导员,还是驻村第一书记,虽然服务对象不同,都需要用心用情用力。

2024年6月,张金军带着组织嘱托来到斯拉村,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他,对农村有着天然的感情,近一年来,张金军扎根基层沃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华西口腔人的责任与担当,更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在乡村振兴一线实践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只有走进贫困村民家中,才能真正了解其家庭情况和存在的实际困难。”到村的第一个月,张金军和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一道入户走访、摸底排查。经过一番摸底调研,了解到了斯拉村的基本情况以及村民的需求。

熟悉村里基本情况后,张金军和驻村工作队开始探索找准民生“小切口”,办好为民“大实事”。扶贫要扶志、扶贫要扶能。要想使群众的日子再上新台阶,党员和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在学校,张金军是学生党支部书记,在村里,张金军是第一书记,因此,张金军始终把党建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聚焦建强村级党组织,落实落细“三会一课”各项制度,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张金军积极联系单位党委办公室支部与斯拉村党支部支部结对共建,并持续指导村“两委”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和驻村工作队一道带领村组干部和党员干部前往喜德县学习交流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乡村振兴的先进做法和产业发展经验,极大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

华西口腔医院党办党支部与书古镇斯拉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带领村组干部和党员前往喜德县考察学习

聚焦产业发展,绘就强村富民“新画卷”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张金军和驻村工作队结合斯拉村适合种植花椒、蜜蜂养殖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由村级组织牵头的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2024年斯拉村产业种植和土地流转,为斯拉村集体经济带来超过19万的收益。张金军和驻村工作队一道还不断为强村富民想路子,积极组织动员本村劳动力280余人次外出务工,为村民增加收入140余万元,为本村在家务农农户申请养殖和产业补贴27余万元。

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张金军和驻村工作队充发挥华西口腔优势,持续开展消费帮扶系列活动,通过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与越西县企业签订协议,2024年购买脱贫地区农副产品187余万元,积极联系医院食堂、职工购买斯拉村腊肉、猪肉、花椒等农产品,形成了“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消费帮扶良好氛围,以实际行动帮助帮扶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充分展现了华西口腔人的责任和担当。

张金军还积极联系越西县农产品走进四川大学,参加“扎根基层热土,助力共同富裕”四川大学2024年农特产品及特色文化校园展,展销的越西贡椒、苹果、香肠、豆腐乳、萝卜干、苦荞茶等极具特色的农副产品深受川大教职员工欢迎,让四川大学教职工进一步了解了越西,熟悉了书古和越西的特色农副产品。

邀请农业专家到花椒产业园开展培训

参加四川大学2024年农特产品及特色文化校园展

发挥专业优势,践行利民惠民“好举措”

全民健康关键在农村,农村脱贫后,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应是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为此,张金军充分发挥华西口腔医院医疗服务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与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医疗健康帮扶协议,将华西口腔的先进医疗技术和理念带到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医院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升、运营管理等方面加强帮扶,不断提高口腔科的诊疗水平。邀请华西口腔国家巡回医疗队到越西县书古镇中心小学、斯拉村开展义诊工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华西口腔资源。在斯拉村建设“华西口腔-斯拉村健康科普宣传栏”,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越西县省直定点帮扶村,书古镇等张贴口腔健康科普宣传画,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同时还充分同当地政府沟通,运用乡镇微信工作群、县融媒体公众号、政府网站等渠道加强“微笑之旅”唇腭裂慈善公益手术活动的宣传,为困难、低收入家庭的唇腭裂患儿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目前已经为凉山州124名(其中越西县40名)唇腭裂患儿提供免费手术治疗。

邀请华西口腔国家巡回医疗队在书古镇开展口腔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

夯实教育支撑,赋能乡村振兴“内生力”

扶贫先扶智,而扶智的关键在教育,张金军和驻村工作队积极用教育帮扶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在斯拉村持续开展“信搭大小手”活动,联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学生与斯拉村就读学生一对一书信联系,构建起华西口腔大学生与斯拉村青少年之间的心灵桥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2024年暑假期间,华西口腔开展了“从越西到华西——斯拉村青少年暑期夏令营”,为斯拉村的16名青少年打造了一场独特而深刻的教育体验,孩子们第一次坐动车、第一次见识到3D打印、机器狗等高科技技术,让他们备受震撼和激励,表示回去将努力读书,家长们也纷纷在朋友圈点赞和转发,让更多的斯拉村青少年对夏令营心生向往。

作为高校辅导员,张金军也思考如何开展思政课程,张金军们尝试把思政实践课堂搬到斯拉村,带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大学生在绿水青山间沉浸式开展“两山”理念实践研学,“零距离”体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乡村实践。

斯拉村青少年暑期夏令营活动

华西口腔医学院大学生与斯拉村“信搭大小手”活动

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

聚力多元共治,塑造乡风文明“新风尚”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张金军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斯拉村组干部紧密合作,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发挥红白喜事会作用、加强法制教育、广泛开展禁毒防艾宣传等多项举措,在斯拉村形成了现代文明新风尚,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水平。通过召开群众知情大会和感恩奋进活动,大力宣传惠民富民政策,引导村民感恩奋进,彝族年共发出慰问物资合计3万余元。向医院申请专项经费,为斯拉村全村377户家庭发放了华西口腔定制款木桌,并积极协调资金改造斯拉村村委会,提升办公环境。

开展彝族年慰问活动

开展移风易俗暨帮扶慰问活动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里沉淀多少深情,作为高校战线的驻村第一书记,张金军将把华西口腔精神带到海拔2200米的斯拉村,竭尽全力为斯拉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让斯拉村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

作者:高学治

责任编辑:龚忻
热点内容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发条有爱的评论~ 0
加载中。。。。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抖音
快手
中国工业报社简介
|
合作
|
招聘
举报邮箱: jubao@cinn.cn
投稿邮箱: cin1346@126.com
服务邮箱: fuwu@cin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741064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s://www.12377.cn
广告招商电话: 010-67410642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509号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