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将展出月壤

2025-04-03 22:09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4月2日,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中国馆政府总代表李庆霜在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以“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为主题,将于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举行。

“月壤是中国馆向本届世博会和全球世博观众呈现的最珍贵展品。在中国国家航天局大力支持下,我们将在‘生生不息’展区展示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这将是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样品的零距离对比展示。全球观众在中国馆可通过透镜装置观察月壤独特结构和两者细微差异,分享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美好梦想照进现实的喜悦。”李庆霜表示。

李庆霜介绍,中国馆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大阪世博会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中国馆将围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主题,以“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为叙事主线,展示5000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传统生态智慧,展现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念与成就,展望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本届中国馆主要有四方面显著特点:

一是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彰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智慧”。中国馆建筑以古代重要文化传播载体—竹简为设计灵感,巧妙融合竹子、汉字、书卷等寓意丰富的文化符号,诉说中华千年历史,彰显非凡文化底蕴。馆内将展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大型多媒体动态影像,数字化呈现世界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耕织图》,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都江堰和穿越千年的农业瑰宝桑基鱼塘尽显泽被千秋的生态智慧,照见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和赓续传承。

二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展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厦门筼筜湖“从鱼虾绝迹到白鹭归来”的宜人生态,湖南十八洞村和黔东南文旅与生态融合发展的盎然生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的生态修复,塞罕坝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以及国家公园自然生态原真性、完整性的有效保护,诠释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向世界讲述一个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动人故事,展示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美丽中国。

三是汇聚科技动能,贡献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中国方案”。“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在天宫空间站与观众视频交互;“蛟龙号”体验舱中,“载人深潜英雄”唐嘉陵下潜至7062米拍摄到的珍贵影像清晰可见;八网融合的智慧城市沙盘解锁城市未来之钥;AI大模型邀请中国文化中最受欢迎的神话人物与观众多语种品古论今、写诗作画;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昭示着中国航天再创历史。“生生不息”展区呈现了中国以创新引领发展,为应对全球挑战、增进人类福祉做出的不懈努力与生动实践。

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为推动中外文明互鉴做出“中国贡献”。中国30个省区市和深圳市、相关部委、众多国内领军企业和机构,将在中国馆举办非遗展演、文旅推介、学术交流和经贸论坛等活动,为各国观众带来系列具有国际水平、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别样体验。中国馆将与150多个参展国的自建馆、联合馆以及世博会主题馆、企业馆等开展馆际交流,生动鲜活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看到真实美好、可爱可敬的中国。

李庆霜说,展陈是世博会各国家馆集中展示、多维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在中国馆筹建过程中,我们组织建筑、工美、影视、艺术等多领域顶级大师、著名专家组成国家级策展团队,深入调研、实地踏勘、反复研讨、全面论证,充分吸纳筹办机制成员单位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开展展陈方案设计,高水平完成展陈布展,力求各国观众在中国馆共沐中华民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美,亲历新时代中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读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智慧、文化自信和逻辑必然。

主题主线突出。中国馆聚焦主题,各国观众依次通过“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个篇章,穿越道法自然、万物并育的古老文明,走进绿水青山、崇尚自然的今日中国,共绘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社会。从建筑外观到内部设计,从实物展项到主题影片,从生态案例到未来科技,中国馆将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主线贯穿始终,向全球观众阐释中国人质朴而深邃的生态观及“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

传统与现代交融。中国馆注重打造贯通古今的观展体验,为观众追溯历史之源,探寻未来之迹。遥望着屏幕上中国航天员从天宫空间站拍摄的蔚蓝星球,舞动千年的敦煌飞天照见嫦娥六号月背采样的珍贵瞬间;清代画家绘制的《海错图》中丰富神秘的海洋生物画卷映衬着中国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潜蛟龙”,尽显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美学融合,满溢中式浪漫。

展示手段多元。中国馆展陈突出沉浸式、互动性、体验感。大量互动装置和数字化科技让展品“活起来”,观众可以全角度细致欣赏珍贵展项的精湛工艺,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历史叙事。AI技术让展项“动起来”,观众手持互动书签扫描打卡,生成实时山水意像,留下专属精彩画面,体会可感可知的“共绘桃花源”。十余个外型萌趣的便携式智能机器人随着高山流水的悠扬琴韵翩翩起舞,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Walker行者”将在中国馆南广场与观众亲密互动,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将为馆内外观众带去生趣与欢乐。

人文情怀浓郁。主题影片以《中国人的十二时辰》为线索,展示不同地域、民族、年龄、职业的普通人辛勤工作、休憩娱乐的一天,串联起瑰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万家灯火的温馨日常勾勒出国泰民安、生机盎然,表达人们朴素而真切的情感及心中的诗意和远方。90后女生李子柒继续借助她的镜头将珍贵的非遗瑰宝逐一拾起,匠心作笔、田园为墨,让充满诗意的东方美学在中国馆“绿水青山”展区璀璨绽放;94岁高龄的一代工艺美术大师常沙娜先生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将绚烂千年的敦煌艺术神韵融入二十四节气循环往复的自然律动,为天人合一的传统表达增添了时代新质。


作者:曹雅丽

责任编辑:龚忻
热点内容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发条有爱的评论~ 0
加载中。。。。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抖音
快手
中国工业报社简介
|
合作
|
招聘
举报邮箱: jubao@cinn.cn
投稿邮箱: cin1346@126.com
服务邮箱: fuwu@cin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741064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s://www.12377.cn
广告招商电话: 010-67410642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509号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