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银行激战消费贷 利率下探仍有空间

中国工业新闻网 2025-03-31 15:09

作为提振消费的举措之一,商业银行近来被赋予了向居民放贷的更多自主权,消费贷款的额度、期限和利率都趋于放松,甚至出现“银行大战消费贷”的新现象。(AI制图

■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银行消费贷最近迎来新变化。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金融多举措支持消费。在此背景下,3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央行、财政部等多部门负责人,介绍提振消费的相关情况。此前,金融监管总局也印发通知,要求提振消费贷以促进消费需求。

银行业金融机构成为金融支持提振消费的主力军。近期银行纷纷发力消费贷业务,从多元场景渗透,到不断调低消费贷利率,再到适当放松个人消费贷还本续贷,“作为提振消费的举措之一,商业银行近来被赋予了向居民放贷的更多自主权,消费贷款的额度、期限和利率都趋于放松,甚至出现‘银行大战消费贷’的新现象。这大概是在个人房贷业务剧烈收缩后银行的次优选择。”长平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长平投研主理人朱长征对中国工业报表示,若银行能够利用数据优势控制相关风险,这自然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但如何防范过度借贷、不良率攀升、贷后风控成为业内担忧的焦点。

业务模式创新发力消费贷

此次监管发布的政策明确,要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更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金融需求。

金融监管总局3月14日印发《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丰富金融产品、便利金融服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出发,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此次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通知政策明确,要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更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金融需求。

多家银行也积极响应,推出消费金融促进方案,多元助力消费。中国建设银行发布的《消费金融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加强覆盖消费全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要在消费全领域持续推进信贷产品创新,推出“养易贷”专项贷款产品,融入银发经济、首发经济、冰雪经济等消费热点领域;邮储银行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升服务能力,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推进白金卡权益升级;中国银行则推出“万千百亿”惠民行动,在新兴消费领域,提出积极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金融服务和场景深度融合,支持平台经济创新发展;中国建设银行针对县域消费推出乡村振兴主题场景,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消费补贴;中国工商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都推出针对新能源消费的绿色消费场景。

其中“以旧换新”成为银行发力消费的重要举措。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以旧换新”行动,优化汽车金融服务,延伸洗车、加油等消费服务链条,深耕汽车、家装、家电等消费重点领域;农业银行也紧密对接各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紧跟消费市场需求,持续发力惠民生、促消费,助力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同频共振;上海农商银行、微众银行、北京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针对3C数码、汽车、家电等支持以旧换新。

对此,常信科技CEO葛林波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创新业务模式,推出社交裂变(北京农商行20人团购场景:20人及以上企业或团体的低息消费贷款)、场景化嵌入(教育、医疗消费贷)等营销手段,消费场景创新降低获客成本。

前金融从业者、现深圳东风环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双对中国工业报表示,银行应提振消费路径,通过不同消费场景,针对不同年龄客户,不同贷款期限额度,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刺激消费者消费贷款欲望;政府通过贴息,以及发放消费券等形式,鼓励大众消费,并在还款方式上给予适当宽限,达到刺激消费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引导居民加杠杆,总体效果可能欠佳,因为关键问题在于居民消费能力而非消费意愿改善。较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决策理念和执行机制过度偏重扩大投资,尽管近两年明确提出要把重心转向提振居民消费,但在策略方法上仍未击中要害,即居民收入及消费能力的提高。这既需要放松较多行业的管控,增强企业投资信心,扩大就业,也需要在短中期加大财政支出力度,着力补助失业、灵活就业及农村居民等群体的现金收入,并在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中扩大居民收入所占的份额。”朱长征坦言。

消费贷利率已降至新低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分析,消费贷的成本与政策性利率密切相关。如果政策利率存在下调空间,银行在消费贷利率方面也有相应的调整余地。此外,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当前消费贷利率仍存在一定的下行空间。

葛林波表示,政策层面,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消费贷投放,通过提高额度上限(个人消费贷从30万元提至50万元)、延长贷款期限(最长7年)等举措刺激居民消费。同时,银行业面临净息差持续收窄(2024年四季度降至1.52%)和房贷业务收缩的双重压力,消费贷成为利润增长的关键突破口。4000余家银行通过低利率(如宁波银行叠加优惠后利率2.49%)、高额度(如北京农商行团购贷款最高60万元)和便捷审批争夺客户,形成“百行大战”局面。

近段时间以来,消费贷产品利率也不断走低。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贷利率降至新低,普遍在2.5%~3%区间,“3”字头消费贷利率产品较为少见。

“目前我行纯信用消费贷最低可以给到2.8%,额度最高80万元,这个活动从3月15日刚刚开始,之前最低是3%,不过都需要行内白名单客户,普通客户审批利率区间在3%-12%左右。”一位交通银行客户经理表示。此外,北京农商行线上消费贷利率2.68%起,额度最高可以达到60万元;江苏银行近日推出新客限时尊享优惠年化利率2.58%起的消费贷产品,额度最高100万元;民生银行消费贷通过每周少量投放的利率券,最低可以达到2.66%;北京银行“消费京e贷”为部分客户发放限时优惠券后利率可降至年化2.5%,宁波银行“宁来花·直接贷”叠加专享优惠券后利率最低可降至年化2.49%;民生银行北京地区推出限时领取优惠券活动,在3月7日至28日期间,在“民易贷”额度内提款可获赠利率优惠券,用券后年化单利2.65%起。此外,邮储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大行也纷纷下调消费贷产品利率。

对此,胡双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发布《通知》,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加大消费贷投放,提高额度上限(如个人消费贷自主支付上限从30万元提至50万元)、延长贷款期限(最长至7年),并鼓励创新产品。政策推动下,银行需快速响应以完成信贷投放目标。在金融环境方面,传统业务(如房贷)增速放缓,消费贷成为银行填补信贷缺口的重要增长点。同时,居民大宗消费需求(如汽车、家装)的复苏也刺激了银行布局,银行通过降低利率,提高贷款额度来争夺市场份额。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分析,消费贷的成本与政策性利率密切相关。如果政策利率存在下调空间,银行在消费贷利率方面也有相应的调整余地。此外,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当前消费贷利率仍存在一定的下行空间。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央行关于“择机降准降息”的表述,引发市场对“择机”的关注和猜测。根据央行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维持在3.1%、3.6%,均与上期持平。这意味着LPR已连续五个月“按兵不动”,维持2024年11月以来的利率水平。LPR是各类贷款定价的主要参考,但LPR保持不变不意味着贷款实际利率不变,更不意味着社会融资成本不会下降。《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部分银行希望通过较低利率吸引更多客户,主动降低消费贷款利率。总体而言,消费贷款利率降低,有助于降低金融消费者利息支出,提高消费者申请消费贷款的意愿,从而更充分地发挥消费金融的积极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阮加对中国工业报分析,利率虽然已经低,因为通货紧缩,实际利率反而在上升。实际利率上升会损害消费、投资,抑制经济增长、就业。提振消费必须大幅度降息。目前,降息有利于经济增长、就业、股市、房市。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扩大国内需求”,同时强调要“实施有力度地降息”。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扩大国内需求”就是扩大消费需求、投资需求,首要的货币政策都是降息,降低实际利率。

诸多挑战待解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大力开展消费贷业务的同时,过度借贷、不良率攀升、资金挪用等成为新的挑战。

此次政策还提出,针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借款人,合理商定贷款偿还的期限、频次。根据借款人申请,经审核合格后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续贷支持。

据报道,有银行可以申请展期但要求较为严格。建设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建易贷”支持申请人进行展期,只要申请人的资质变化不大,申请成功的概率比较大,不过要提交的审核资料比较复杂,除了基本资料外,还包括个人公积金账户、银行流水,同时须证明申请人不存在多方贷款的情形。

但关于无还本续贷个人消费贷问题,招商银行信贷人员表示,贷款人“闪电贷”如果即将到期,银行将发放新的优惠贷款利率,根据申请人的资质给予不同的折扣力度,但还不支持直接在原有贷款产品上延期,“快到期前可以还清重新提款”;中国银行客户经理也表示,目前无还本续贷政策还未在该行落地,贷款人要实现所谓的“续贷”,仍需把旧的贷款还清。

与此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大力开展消费贷业务的同时,过度借贷、不良率攀升、资金挪用等成为新的挑战。

据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工商银行消费贷不良率由上年末的1.34%升至1.65%,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的消费贷不良率也同步升高;平安银行近日披露的首份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也显示,该行在零售业务继续呈现缩水迹象的同时,个人贷款不良率同比有所上升。

此前,多家银行因个人消费贷资金违规流入限制性领域而被监管处罚,如2024年9月,某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因违规发放个人消费贷款被罚款50万元。

对此,董希淼表示,当然,部分银行推出超低利率的消费贷款,通常针对优质客户群体,对客户职业、收入等有较高要求,风险总体可控。但个人消费贷款利率过低,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作用:一是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利率幻觉”,不顾个人实际盲目申请,从而加重个人债务负担;二是消费贷款可能被套用、挪用,从而导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等。对消费者而言,申请消费贷款要到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办理,切不可因为利率较低就随意申请,申请消费贷款要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应量力而行、合理适度,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

葛林波表示,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优质客户(如招商银行零售客户画像),对信用良好者提供低息贷款,对风险客户动态调升利率(续贷后利率可达5%~8%)。严格审核贷款用途与还款能力,利用AI模型监控资金流向,避免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或股市。



责任编辑:袁海霞
热点内容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发条有爱的评论~ 0
加载中。。。。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抖音
快手
中国工业报社简介
|
合作
|
招聘
举报邮箱: jubao@cinn.cn
投稿邮箱: cin1346@126.com
服务邮箱: fuwu@cin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741064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s://www.12377.cn
广告招商电话: 010-67410642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509号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