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铁路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39.9亿吨,连续8年实现增长,日均装车首次突破18万车大关。进入2025年,铁路部门把国家铁路全年货物发送量的目标定在了40.3亿吨。目标提升的背后,离不开数智物流体系的助力。
山西大同一家煤炭企业,承担着为“珠三角”和“长三角”的16家电厂提供稳定煤源的任务。春运期间,要完成224万吨煤炭的运输工作。保供的信心来自被誉为“煤河”的大秦重载煤炭运输专线。
大秦铁路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行驶在大秦铁路上的2万吨重载列车,全长2.6公里,像一条流动的“煤河”,这条“煤河”,一头连着“煤海”,一头连着渤海,昼夜往复、奔流不息。
重载列车由210节车厢和两台大功率机车组成,一台动力机车位于前端,另一台则位于中部。通过双火车头的带动,200多个车厢实现了“齐步走”,这是大秦线上的重载列车载重量大、运行效率高的奥秘所在。
由于操作的超高难度和严格要求,能够驾驶2万吨重载列车的司机,全线路仅有650人。数字化评价系统将每位司机的驾驶表现拆解成78项、2200多个细节进行打分,以确保每次运输的精准与安全。
大秦铁路全长653公里,60%的线路穿越山区,途经52个隧道和454座桥梁,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全长2.6公里的列车蜿蜒穿越桑干河畔与燕山腹地,跨越多个弯道与起伏,最高落差堪比10层楼高。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运输需求,技术部门正在开发辅助驾驶系统,通过智能技术提升牵引效率和安全性。
辅助驾驶系统加速优化的同时,数字模拟驾驶舱也在为重载列车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借助高精度的模拟技术和先进的仿真算法,模拟操控舱能够精确还原机车在各种工况下的运行状态,包括启动、加速、减速、制动等。
得益于新技术新装备不断研发投用,大秦铁路创造并保持着单条铁路重载列车开行密度最高、运输能力最大、运输效率最优等多项铁路世界纪录:1小时46分装一列万吨列车;每12分钟发出一列重载列车;15秒完成3节车厢翻卸动作;前后两台机车通信延时不超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