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重新拾起大工业时代的自然记忆——资佰和他独辟蹊径的生态博物绘画艺术

中国工业新闻网 2025-01-21 14:34

《悄无声息的生命》

发端于西方上世纪60年代的生态艺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当下全球艺术界热门的话题之一。不只是作为一种跨学科跨媒介的艺术门类,更是因为它与我们(不只是人类)今天的处境息息相关,它关乎我们的道德甚至生活模式。

亚诺古茶园2006年

规模化种植的台地园2004年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因为地球变暖将变得更加频繁……不止暴雨和酷暑,还有空气、土壤、水、食物、越来越少的森林、越来越多的人口……和半个世纪前相比,我们生活的地球变得更加问题重重。在环境危机面前,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独善其身。生态艺术的出现意味着,生活在人类世界的艺术家需要用自己的工作作出回应。

乔木型茶树

无性繁殖的茶树无主根,须根在地下40-60公分深度向四周生长。

艺术家资佰自2007年以来持续关注环境议题,2016年回到家乡的资佰被当地茶山及其生态所吸引,一方面,茶树和其他本地树木、鸟、昆虫一起形成稳定而丰富的茶园生态系统,种茶在当地有着数百年的传统;另一方面,经济作物的无度扩张也改变着原有的生态平衡,连当地大象也因为缺少食物不得不离开栖息地,进入人类居住地觅食。资佰从茶树入手,在《茶树的朋友圈》中他以博物绘画的方式细致入微的描绘以茶树为关键种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其中也包括了布朗族的村寨,世代以种茶为生的山民的日常生活。整个画面尺幅巨大,秀丽而丰富的层次让人想起宋画里的空间感。资佰的绘画从植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的视角切入,力图还原物种群落之间的关系,还原原住民与茶山的朴素叙事。在另一幅《一棵茶树的理想国》中,他以乔木型大叶种茶为案例,描绘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并对诸多局部进行了植物科学绘画式的标注。和他的摄影作品一样,尺幅巨大,海量的细节让人惊叹!

资佰,职业艺术家,生于云南西双版纳,现工作生活于西双版纳

2024《茶树的朋友圈》个展,深圳华侨城山田土文化空间

2018“城市与人”法国波城安德列-拉巴尔雷尔多媒体中心

2016“艺术家的角色与规则”中国-瑞典艺术家交流展斯德哥尔摩Studio44画廊瑞典

2014“Visit14”瑞典玛丽安娜伦德文化中心(KAIM)

2014“PicturingGlobalChina”美国波特兰俄勒冈大学白色盒空间美国

2012“失落的天堂”2902Gallery新加坡

2010第六届东京艺术博览会“这是摄影?联展”日本东京

《一棵茶树的理想国》

在近期有关茶树生态的创作中,资佰结合博物绘画,还制作了茶树的标本,拍摄了大量茶树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制作了茶山土壤标本,它们共同形成综合媒介的生态艺术项目。他尝试在茶树及其生态系统中找到世界应有的和谐与丰富。这里我们看到,资佰把他长期以来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地方性的记忆以及对植物学博物学的兴趣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亚马孙之梦》

回归的家乡的艺术家,正在重新拾起故乡的文化与记忆,进入一个丰富的天赐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有待挽救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彼此关联的生态,而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这正是以茶树及其生态为观察对象的工作带来启示。

茶树展览作品

责任编辑:龚忻
热点内容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发条有爱的评论~ 0
加载中。。。。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抖音
快手
中国工业报社简介
|
合作
|
招聘
举报邮箱: jubao@cinn.cn
投稿邮箱: cin1346@126.com
服务邮箱: fuwu@cin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741064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s://www.12377.cn
广告招商电话: 010-67410642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509号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