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地质工艺研究所深度融合自有连续油管装备、水平井解释模型、分布式光纤测井等技术,成功开展徐深1-平8井水平气井首次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试验。此次现场试验的成功实施,填补了大庆油田水平气井压裂后井下监测诊断技术的空白,完善了气井压裂改造效果评价及井筒完整性监测技术体系,为保障今冬明春天然气供气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大庆油田加快建设数字油田、智慧油田、绿色油田,传统的工艺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水平气井测井评价需求。火山岩水平井具有储层物性差、工艺措施成本高的特点,以往的测井设备不能完全了解气井井下的动态识别,也对压裂效果的准确评价有很大影响。
为突破水平气井压裂后井下监测诊断技术空白的局面,该分公司加快新型技术应用推广步伐,迅速成立项目小组,通过查阅大量技术文献资料,了解学习国内水平气井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同时对该技术相关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大庆油田徐深气田特点,从测井工艺、入井工器具、精细解释、井下工况等多个方面入手,与相关施工方一起进行桌面推演,全方位优化整合现有技术资源,历经多次工艺适应性分析及方案论证,最终确定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监测施工技术试验方案。
此项技术试验通过光纤入井提供大量连续的井下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数据模拟推导井中流体信息,对各参数衍变的振幅、频率和能谱检测分析,实现井下事件发生过程、状态的实时监测。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试验选取天然裂缝发育、火山岩储层的徐深1-平8井进行测试,试验结果直观的反映了各生产层段产液量、产气量及含水状况,对评价储层特点认识准确性及压裂效果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优化油田后续气井压裂改造方案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撑。
试验过程中,该分公司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驻井指导和监督,严密监测施工过程,面对连续油管井筒遇卡的意外情况,系统分析地面、井口、井筒工况,逐一排除潜在影响因素,迅速提出有效处理措施及解决对策,及时排除施工隐患,全力保障了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监测施工试验的顺利进行。
“这项技术就像地质界的CT,为精准认识评价各层段产能贡献、优化后续压裂增产措施方案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该分公司地质工艺研究所副所长郭光辉评价到。
目前,该分公司科研人员持续跟踪技术适应性动态,有序扩大技术应用规模,为大庆油田实现气田经济、高效开发、扎实做好冬季保供工作提供保障。(赵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