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推动通泰扬船舶海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集群跃升。9月12日上午,2024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发展大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在江苏南通开幕。本次大会由南通市政府主办,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指导,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办。
大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为主题,以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为导向,将举办1场集群发展大会、1个产业展,全面展示南通市船舶海工产业发展成果。产业展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400家。参展对象包括国内外船舶海工总装企业、配套设备和服务企业、行业高校等。同时,为进一步丰富展会内涵,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在展览期间策划举办15场专业活动,面向全球搭建专业化的交流对接平台。
开幕式上,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致辞。船舶和海工产业是南通的城市名片,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10、1/4,已成功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以来,全市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均大幅增长40%以上,企业交付、手持、新承接海工装备超150艘,部分企业在手订单已排至2027年,预计全年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南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更强产业链条。现有规上企业37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家,中远海工、招商局重工、振华海工、中集太平洋、惠生清能等总装企业,以及政田重工、力威机械、海兰信、润邦重机等配套企业聚链成群。南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锻造更多大国重器。75%的船舶海工企业建有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65个,省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纷纷落户,全球最大2.4万标箱集装箱船、全球最大双燃料汽车滚装船等40多个首制产品从这里走向世界。南通以彰显特色为原则,建造更优平台载体。
依托港口岸线和腹地资源,南通市高标准建设了8个专业园区,其中,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总装水平全国领先,海门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园加快打造豪华邮轮配套产业链,崇川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集聚效应显现,南通开发区船舶海工产业园产品高端化更加凸显,南通创新区聚力建设船舶海工服务业集聚区。南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营造更好发展生态。
人才引培方面,会同工信部人才中心共建国家专项人才集聚区,引进海内外专家近100人;南通职大、江苏工院、江苏航院组建3个产教联合体,每年培养相关领域工程师超500人、高技能人才上万人。金融赋能方面,出台金融支持政策,组建银团加大信贷投入。成立市属外贸集团,通过争取保函等方式支持船舶海工企业进行外贸接单。
公共服务方面,中国(CCS)、美国(ABS)、挪威(DNV)、英国(LR)、日本(NK)等5大船级社在南通设立分支机构,建成省海工装备质检中心、省船舶智能制造计量测试中心,为企业提供检测检验、技术支持、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今年5月,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南通召开,吹响了新一轮向海图强的号角;江苏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支持南通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彤表示,南通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以打造具有江海特色的世界级船舶海工集群为关键抓手,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特别是在海工装备专用配套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绿色动力减排等关键领域寻求产业链紧密协作,并致力于在研发设计、供应链贸易、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做大做强。
近年来,在工信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指导下,通泰扬三地发挥比较优势、强化产业协同,同心同向同力打造船舶海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建设海洋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致辞,他说,江苏省船舶工业的发展,是我国船舶工业整体实力提升的重要缩影。南通市通江达海,因水而兴,作为江苏省船舶工业的重要基地,“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的核心之一,近年来,在船舶海工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本次展会将全面展示船舶海工产业链的最新产品与技术,涵盖了船舶总装建造与修理改装、产业链配套、船海服务、海工装备等多个领域。本次展特别安排“新中国成立75周年船舶工业成果展”,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模型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船海装备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突出成就。
芬兰驻沪总领事嵇(jī)安诺女士演讲。她表示,芬兰拥有历史悠久而令人自豪的高质量的船舶建造产业,所建船舶以其耐用性和可靠性而闻名。此次参展芬兰馆的十家公司代表了芬兰在造船、船用设备和相关服务领域的最佳专业知识和技术。他们都在中国扎根多年,在中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取得了众多成功案例。嵇(jī)安诺女士诚挚邀请大家参观芬兰馆,了解芬兰在海事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创新。
张彤表示,南通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聚力推动海洋经济全产业集聚发展,锚定船舶海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方向,支持企业开发高性能、高技术、高价值产品,加快补齐建强关键配套设备、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链条,促进研发设计、集成总装、检验认证、维修运营、融资租赁等船海专业服务与生产制造协同发展,奋力向世界级船舶海工集群迈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宋迎东先生演讲。学校将充分发挥好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作用,更加主动服务强国建设。学校拟布局建设长三角研究院,深入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构建船海绿色技术研究中心、船舶数字与智能技术研究中心、高端船海装备研究中心、船海前瞻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中心,打造船海产业技术的创新平台、船海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载体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桥头堡,为长三角地区船舶与海洋产业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工信部装备二司副司长李毅表示,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船舶海工装备必须先行。近年来,我国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卓有成效,又适逢新一轮市场机遇期,行业发展呈现积极向上态势。今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18.4%、43.9%和38.6%,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4.7%和58.9%。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江苏省作为我国船舶工业的重要基地,产业高度集聚,造船三大指标常年稳居全国第一,在全球也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江苏紧抓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在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南通、泰州、扬州三市,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优越的创新环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船舶工业体系,产品涵盖三大主流船型、大型LNG运输船、汽车运输船等高技术船舶和海洋油气、海洋风电开发等海工装备领域,赢得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
会议发布2024年度中国船舶工业强链品牌。为加快构建船舶工业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去年正式启动船舶工业强链品牌遴选认定。今年共有48家企业的74项优秀产品入选(大屏滚动播放),为产业创新、提升注入新动能。中国船舶711所、中船航海科技、迈润智能科技、亚达绿能科技、华滋能源工程、华工科技股份6家品牌企业代表登台发布。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李强,南通市委常委、秘书长童剑,为“南通船舶海工服务业集聚区”揭牌。同时,现场进行了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孙俊俊 汤学舟 梁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