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我国的国家规划中。2023年,低空经济被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国家政策推动、巨大市场规模等多重因素叠加下,长三角三省一市密集入局,抢抓低空经济“风口”。
分别领先
从材料到零部件屡创进步
位于上海松江区的航空工业计算所上海民机创新中心里,工程师们正在进行航空器电子系统的研发测试。他们为eVTOL电动飞机研发的综合显示系统,把eVTOL驾驶员所需要的信息都综合集成显示在一台设备上,便捷、直观、便于操作。
在安徽合肥,一家公司正在研发生产eVTOL航空器的螺旋桨。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公司起初只有几个人的技术团队,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专精特新企业。
目前,合肥集聚了低空经济企业100余家,初步形成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江苏镇江,一家纤维材料企业正源源不断地生产出被誉为“黑黄金”的高性能碳纤维。一根直径5微米的碳纤维,粗细相当于头发丝的1/10到1/12,比重不到钢的1/4,强度却是钢的7倍至9倍。低空航空器上机身、螺旋桨等部位的生产制造,都离不开这种材料。
如今,这家企业生产的碳纤维产品在通用飞机、大型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物流用运输无人机等多个领域应用,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低空经济材料端核心供应商之一。
eVTOL“上天”的前提是高性能动力电池的“落地”。江苏镇江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在成立之初就与航空器科创企业共同探索低空飞行的电动化。2023年,搭载该企业动力电池的eVTOL交付给终端客户,是全球首例eVTOL商业合同履约交付。
随着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长三角地区低空经济的集聚效应已经凸显,一批批产业园、基地等相继落地开工。在江苏苏州太仓,一座占地2万平方米的无人机超级智能工厂,正在加紧建设。
通过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结合,一家企业推出了行业内首个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这座新建的工厂,集研发、设计、生产、测试、出货于一体。未来,机器人将成为智能制造的主角,让这里成为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熄灯工厂”,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的生产效率将比原来提升30多倍。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60亿元,增速达到了33.8%。到2040年,全球低空出行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其中,我国将占据全球市场的1/4。
从风光游览到物流客运,从生产制造到空中急救,以空域优化为突破,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正协同共进,逐步成长为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