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今天(27日),记者从国家能源局了解到,我国自主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正在批量化建设,国内核准在建数量达到20台,核电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在不断优化。
在“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过程中,安全性和经济性指标正在不断优化。在福建,漳州核电1、2号机组已累计完成近200项设计优化,包括反应功率提升改进、抗大飞机撞击设计优化、通风系统及其支持系统综合优化等,有效缩短了工程建设工期,在机组建设成本和全寿期运行维护方面预计可产生约40亿元的综合效益。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最近“华龙一号”的批量化建设项目很快也要完成建设,进入调试和试运行的阶段。我们在漳州建设的“华龙一号”改进的这种技术,在海南同样也有两台。
数据显示,“华龙一号”国内核准在建20台,装机2404万千瓦,占全国核电在建装机的56.9%。“华龙一号”相关设备带动上下游产业链5300多家企业。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华龙一号”的安全性要高于国际上三代核电的安全指标,至少一个量级。它的运行状态十分稳定,也进一步验证了中国自主的核电技术,它的先进性、成熟性和可靠性。
在广西,防城港核电站“华龙一号”4号机组近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今年国内首台投产的核电机组,我国在运核电机组数量也上升至56台。
南方电网广西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经理曹伟:4号机组投运后,核电在广西电网统调装机中的占比由5.1%提升至6.9%,使广西“水火核风光”占比更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