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基石:2025数智工业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启动

近日,中国工业报社“2025数智工业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面向工业和信息技术业,征集、遴选一批可复制的数智化转型优秀案例和可推广的数智化优秀产品和方案,发布“2025中国智造基石名录”及研究报告。

本活动是中国工业报社“2025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数智化维度的具体依托,入选名录的案例将向“2025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推荐。
融链向“新”“一起益企”
中工智库沙龙暨第十八届中国工业论坛启动新闻发布会成功召开

李毅中表示,“创新强企”已布置了专精特新、融通发展、成果转化、提高质量、数字化升级等内容,建议要重视细分行业实用技术、先进技术、前沿技术的交流推广,服务活动要下沉到县域经济。许科敏表示,要深刻把握中小企业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战略定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成果共享机制。要让更多中小企业成为技术红利的“传导器”和“放大器”。
工业互联网的下一个十年:AI如何成关键变量

从目前的模型应用情况看,小模型主要解决质量、设备等具体问题,场景仍在深化。大模型在知识管理问答、内容生成等场景展开探索。未来,垂类大模型将驱动任务规划和创新生成,小模型解决高实时性、高精度的细分场景具体任务,通过大小模型协同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加速全链条变革。
智造基石 | 相变间接液冷:曙光数创重构算力基础设施新范式

芯片功耗的指数级增长正在倒逼冷却技术升级。从英特尔至强CPU的TDP突破500W到英伟达H100GPU的400W+功耗,传统水冷板技术在散热效率与安全可靠性方面的瓶颈日益凸显。
智造基石 | 鸿道操作系统: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破”与“立”

鸿道操作系统采用“大脑-小脑协同”的类脑架构设计,通过弹性微内核确保安全隔离,经过关键任务行业验证的强实时特性让机器人更灵活、更安全;系统率先实现了确定性计算与TSN通信的协同,并通过引入分布式算力协同,实现从单体智能到群体智能的跨越。
智造基石 | AI 算力架构创新驱动产业智能化:超节点技术赋能多领域应用落地

随着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对算力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传统计算架构已难以支撑AI技术的代际跃迁,超节点架构的诞生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以工程化创新开辟AI产业的新路径。
智造基石 | 贝克休斯:在中国市场的数字化发展密码
油田服务与设备(OFSE)和工业与能源技术(IET),是贝克休斯两大业务。OFSE为油田服务提供核心装备和解决方案,IET在工业和能源技术研发应用领域开疆拓土,特别是碳捕获和储存解决方案等领域。数字化领域是贝克休斯在中国市场布局的关键要塞
回顾:2023中国智造基石、中国智慧企业名录发布
2024年1月23日,2023中国智造基石、中国智慧企业名录正式发布,包括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的杰出贡献企业、优秀产品、创新方案及卓越成效企业、优秀
例在内的9个方向24个项目入选

达索系统、钉钉、联想、浪潮云洲、蓝卓数科、智昌科技集团、上海优也、东土科技、曙光网络、华龙讯达等企业及案例入选名录。
工信部: 以工业智能体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工业应用

加快落实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场景化、图谱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强化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功能体系建设。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
规模超1.5万亿 我国工业互联网加速全产业链智能化变革

工业互联网发展十年以来,出现两大深刻变化:一是从关注单系统单环节的自动化、信息化转换到关注体系化的数字化和全链条数字协同能力。二是从关注系统、设备能力扩展到关注数据驱动的决策闭环和智能优化。

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全面融入工业互联网,实现从数据驱动到智能涌现,并带动以自组织自优化为特征的制造模式变革,进而催生更加开放、智能和协同的基础设施、技术工具与产业生态。
中国钢铁业致力构建AI生态系统 目标实现全要素升级

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钢铁生产的全流程。6月6日,在第四届钢铁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交流大会暨2025年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评估体系宣贯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认为,钢铁行业亟需通过先进技术及场景化创新应用,实现降本提效、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智能制造进入高级阶段 工业软件成最薄弱环节

智能工业软件是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具备自我学习、自适应调整和智能决策能力的工业软件,是工业软件在AI时代的升级和发展。然而,作为工业软件的进阶形态,智能工业软件所面临的挑战和突破,不仅是量级的增加,更是维度的拓展。

智能工业软件是我国制造业“短板中的短板”。我国制造业最薄弱的环节是智能工业软件,该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当前,我国工业领域的高端工业软件几乎被国外公司垄断。


制作:中国工业报社
电话:010-67410642、13910500297(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