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设计,作为链接技术创新与产业价值的核心中枢,已成为驱动经济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杠杆。我国亟需设计创新推动从“规模制造”向“智能创造”跃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
5月9日,2025全球未来设计大会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举办。此次大会以“未来定义——设计与产业的协同进化”为主题,汇聚全球设计智库、产业变革先驱、学术权威与政策创新者、设计领域领先企业等代表,共同探讨设计驱动创新的路径与未来产业文明的构建。
设计助力产业 产业反哺设计
“设计是产业的灵魂、产业是设计的载体”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在致辞中指出。
姜广智表示,在技术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唯有充分发挥设计力量,以其系统性思维链接技术、用户、商业,推动设计与产业深度融合,才能汇聚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让“中国制造”破茧成蝶,在百年变局中孕育新质生产力的萌芽。
据介绍,自2012年北京市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以来,北京市深耕设计人才培育,擦亮设计品牌名片,搭建设计展示平台,让设计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画笔”、产业升级的“引擎”,为北京根植下设计产业蓬勃发展的深厚土壤。
姜广智介绍,“十四五”以来,北京积极推进设计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等多方面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实践: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奔涌,备案大模型128款持续领跑全国,可灵AI解放创意生产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驰骋向前,小米SU7Ultra响彻纽北;未来产业加速成势,“天工”机器人半马夺冠;制造业向“绿”而行,选育3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引入生态设计理念带动供应链绿色发展……设计助力产业,产业反哺设计。
“北京市稳固的经济基础、优化的产业结构、广阔的市场空间、雄厚的科技实力、多元的应用场景,都为设计与产业深度融合、赋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广袤舞台和良好前景。”姜广智说。
面向未来,姜广智表示,北京市将重点打造北京未来设计实验室赋能平台。将通过实施一批示范标杆引领项目,加速设计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行业共性技术难题解决,同步探索工业设计数智化能力建设、设计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设计转化科技创新成果三种机制,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设计产业,将其打造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的重要联通基础,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北京市即将发布《北京市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在京华大地上让时尚与设计共舞、文化与科技交融。”姜广智透露。
“作为北京市首个时尚产业发展方案,将配套出台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券、数字化营销券等系列创新政策。”姜广智表示,鼓励企业加快应用前沿技术,发展科技潮品;加强产品设计赋能,打造时尚名品;引领时尚生活潮流,开发健康新品;推动跨界融合发展,塑造创意精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时尚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此外,北京市还将加快布局一批时尚特色产业园区。提供集设计、制造、展示、直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集聚空间,构建多元开放的时尚生态。
设计赋能产业变革 培育新质生产力
从奥运会系列服装、APEC领导人“新中装”,到冬奥会高性能赛服、神舟系列航天员装备,再到人形机器人赛服的科技突破。设计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
北京服装学院不仅是时尚的摇篮,更是跨学科创新的试验田,始终以开放的胸怀拥抱变革、以创新的实践回应挑战,立足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前沿,助力全球时尚产业升级。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黄克瀛在致辞中指出,技术进步引发行业产业材料之新、制造之新、组织之新和场景之新,未来产业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而设计是连接需求与供给、传统与未来的关键纽带。未来设计实验室正是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布局。
“设计是链接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核心环节,发展新质设计力,催化和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撬动产业变革、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动能。”黄克瀛介绍,北京未来设计实验室将汇聚设计精英、技术专家、产业先锋,打造“设计创新共同体”,攻克工业设计领域的共性难题。
黄克瀛表示,北京服装学院作为融合科技、艺术、时尚的“设计创新引擎”,将依托北京未来设计实验室,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共性技术攻关,智能制造和数字设计领域的技术突破将直接服务于高精尖产业;二是文化IP孵化,依托学校在传统服饰文化研究领域的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京设计”品牌;三是人才培养范式革新,立足交叉学科平台,培养既懂设计、又懂技术、更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北服愿与各方携手,共同打造更具生命力、更包容、更可持续的设计新时代。
据悉,实验室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小镇将以工业设计为纽带,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助力北京时尚城市建设和设计产业升级。
据悉,本次大会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州区政府支持,北京服装学院和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