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更高效、更流畅,移动云打造上云方案,为视频直播全方位助力

2023-11-08 15:29

  互联网时代,视频直播已成为更加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大到大型体育赛事、演艺场景,小到电商、游戏、自媒体,视频直播已深入各个行业与领域之中。视频直播行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鼎力支持。视频直播技术要求高且往往存在延迟、并发等问题,尤其是体育赛事等大型直播项目,还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来确保项目直播、转播的顺利进行。正因如此,依托云计算打造的云上观赛、云晚会等直播项目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云端算力及云视频平台能够以弹性可扩展的算力服务、实时转码、全球分发等功能为观众提供高清流畅、超低延迟、高并发的视频服务,因此云直播、云转播也逐渐成为体育赛事等大型项目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作为由中国移动自主建立的运营商云,移动云针对当前社会日益提升的视频服务需求,通过不断完善的算力基础设施以及云视频平台,为体育、教育、政务、文旅、传统媒体等多个行业与领域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

  以“最强大脑”为大型体育赛事全方位助力

  为确保大型体育赛事转播工作的顺利开展,转播方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提前购置服务器、搭建机房设备和物理专线。而利用云计算,转播方能够通过将赛事IT系统上云来获取即取即用、弹性伸缩的算力服务,以此为赛事提供全流程信息服务。此前在西安举办的第十四届全运会,移动云就以主数据中心+应用灾备中心+异地备份中心的方案构建出“最强大脑”,对该赛事的赛事系统等进行了全面承载。赛事进行过程中,移动云不仅以强大的信息化能力降低了大量重复的人工操作,还凭借云平台的技术融合能力,以5G+AI+VR+云计算为观众提供了更具真实感和现场感的观赛体验。

height=408

  不仅如此,随着近年来中国移动咪咕不断推出国内外各大赛事的全量高清直播、点播服务,移动云凭借按需扩容的云平台,高性能、强稳定性的云存储方案对咪咕的海量视频业务进行承载。目前,移动云云平台能够实现对高并发的多频道高清视频同时进行编辑、转码、合成、点播,从而让用户能够流畅切换频段,随心选看心仪的比赛直播,同时还能够通过随时点播回放视频,获得更好的观赛体验。

  以智能服务平台构建立体化传媒矩阵

  为助力传统媒体通过融合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实现全媒体传播格局目标。移动云充分发挥了云计算的多元融合能力,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构建出立体化传媒矩阵,助力各级融媒体中心完成相应的业务系统改造。为助力昆明市融媒体建设工作,移动云以智能服务平台对计算、存储、网络资源进行融合,为昆明广播电视台提供了集编码、打包、上传、转码、传输等一系列业务流程为一体的融媒云解决方案。该方案以智能化的形式,帮助昆明广播电视台有效地节约了成本投入,并让电视台后期的管理和升级维护更加方便。截至目前,该方案已对昆明广播电视台的全部6个电视频道进行承载,全天总播出时长高达144小时。

height=376

  以高效、可信的云视频平台服务千行百业

  除了规模更大、专业性更强的大型赛事之外,在“全民直播”的当下,各个行业与领域对高质量视频直播服务的需求越发迫切。为了满足用户对直播内容精细化、直播场景丰富化、营销模式创新化的实际需求,移动云通过将智能视频直播平台与中国移动覆盖全球的2500+CDN节点实现了直播内容的超高清实时转码、就近分发以及弱网环境自适应播放,同时超300T+的专业宽带还能够满足超大流量的高并发接入需求。目前,稳定可靠、技术领先的移动云智能视频直播平台已成功通过中国信通院可信云—视频云解决方案能力评估(视频直播场景)。

height=838

  中国移动与某部合作建设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被2000万师生家长、3.5万所学校使用,每周访问量高达1亿人次。移动云凭借智能视频直播平台保障了海量用户的高并发访问需求,并为数以千万的师生提供了稳定、流畅、高清的课程直播服务。

  不仅如此,随着云计算技术能力的日趋成熟,移动云也在不断加速边缘节点建设,并深研云VR、云渲染等前沿科技,以期打造出更快速、更清晰、体验感更强的视频直播服务,从而为体育、娱乐、教育、电商、文旅、传统媒体等多个行业与领域开拓更多可能。(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编辑:汪黄任

责编:李芊诺

审核:张永杰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发条有爱的评论~ 0
加载中。。。。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抖音
快手
中国工业报社简介
|
合作
|
招聘
举报邮箱: jubao@cinn.cn
投稿邮箱: cin1346@126.com
服务邮箱: fuwu@cin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741064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s://www.12377.cn
广告招商电话: 010-67410642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509号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