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吴玮
3月1日,杜仲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京正式成立。这是一桩业界期盼已久的大事,意义非凡。
正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致辞中表示的那样,“这是石化行业、生物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件大好事!必将对促进我国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领域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是一个天然橡胶短缺的国家,超过80%的天然橡胶依赖于进口。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前苏联专家就曾向周总理建议,中国应提前开展杜仲代替天然橡胶的研究。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植物,世界95%以上的杜仲资源在中国,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优质胶源树种。杜仲的果、叶、皮、根中均含有丰富的杜仲胶,叶林模式杜仲园每公顷杜仲干胶年产量900-1050公斤。与蒲公英胶、银菊胶一起是很好天然胶的替代资源。
同时,据与会专家介绍,由于杜仲胶自身拥有的各种特殊性能,在我国防、交通、医疗、体育等高附加值领域应用广泛,其优异的性能表现是传统橡胶的数倍。杜仲胶的共混、改性集成材料开发更是在航空轮胎、高等级轮胎制造中的应用中更是不可或缺。
但是目前总体来看,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化工产业技术研究起步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与专用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导致某些产品长期依赖进口,产业发展受制于人。
为此,李寿生会长在会上急呼,促进我国石化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健康发展,防止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而导致的产业掣肘,是我们石化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杜仲胶产业在技术上和资源上是一个少有的不受制于人的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王翊民对记者表示,此次联盟的成立就是要加速推进我国特有杜仲生物质资源大产业链的形成和杜仲胶产业化进程,保持这种优势。
目前,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已开发出三大类不同用途的材料:橡胶高弹性材料、低温可塑性材料及热弹性材料,并在其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这些材料和科研成果可广泛应用于橡胶工业、航天航空、国防、船舶、化工、医疗、体育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产业覆盖面极广。
此次联盟的成立旨在杜仲资源领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与科研机构为支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关键自主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推动杜仲生物产业创新发展和杜仲橡胶高值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