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浴火重生 中国乳业期待信任重塑

2018-04-27 20:19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让中国乳业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如今已过去5年时间,但公众对由此引出的乳粉行业性问题依然没有释怀,其负面效应仍严重影响着国产奶粉的消费信心。
  那么,今日中国乳业现状究竟怎样,乳品质量到底如何?2013年5月6日至5月21日,全国10家主流媒体记者,跨越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多个省市,对具有代表性的10家国产品牌乳企走访,深入奶源基地、生产车间,探究奶牛饲养、奶品检测、生产管理,了解中国乳业正在进行的变革。
  事实上,经过5年的整顿改革,国产乳业一直在反思并寻找突围之路。目前,视产品质量为生命已成企业共识,“先奶源后市场”、“建设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等发展思路也被广泛认同。应该说,经过浴火重生的中国乳业目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重塑乳业整体形象、恢复公众信任。当然,这一任务的完成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维度来实现。

浴火重生  中国乳业期待信任重塑

                鱼骨式挤奶车间,工作人员采用一牛一巾奶头擦洗后机械挤奶。

  可控奶源是一切的开端
  奶源少、奶价高一直是我国乳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而对于保障奶品质量安全来说,企业拥有可控奶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工信部出台《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明确乳制品工业必须要有可控的奶源基地,改(扩)建项目可控奶源生产鲜乳数量不低于原有加工能力的75%。
  根据中国乳制品协会提供资料,截至2012年我国乳企自有奶源的比例一些企业超过40%,先进企业达到60%,个别重点企业达100%。
  在记者走访的乳企中,伊利、蒙牛、三元、完达山、飞鹤大都通过自建牧场、合作牧场、奶农合作社等方式,实现对奶源的100%可控。完达山婴儿配方奶粉的奶源全部来自农垦牧场,伊利、蒙牛的奶源来自规模化牧场的占比达90%以上,三元的奶源70%来自自有牧场、30%来自规模化合作牧场。
  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截至2013年3月,伊利在全国拥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1400多座。2007~2012年用于奶源基地建设投入近90亿元。
  “现在个体奶户的奶一滴都不收,最低标准也要奶农合作社小区,并要通过集中饲养、集中收奶、集中检验。”蒙牛总裁孙伊萍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说,“蒙牛现在执行‘四统一’:统一准入,统一饲料,统一兽药,统一评估,饲料和兽药受控率为100%。今后将投入35亿元用于奶源基地牧场建设,蒙牛计划到2015年实现原奶100%来自规模化牧场。”
  建设规模化牧场、生产高品质原料奶是各乳企关注重点,也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了保证质量,目前乳企在生鲜乳检测方面都执行了高于国标的企业标准。
  对于合作牧场、奶农合作社区的原料奶收购,各乳企也纷纷推行与欧美国际接轨的收奶标准,例如,规定每百克生鲜乳的蛋白质含量大于3.0克、每毫升生鲜乳的菌落数含量在10万个以下等。企业还通过“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办法,并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奶农饲养、防疫,从而提高奶农养殖水平,打造放心奶源。
  在伊利、三元、完达山、飞鹤、蒙牛等企业,记者看到在原奶收购、挤奶、存储、运输诸多环节,已全面实现机械化。奶牛在进入转盘式或鱼骨式的机械化挤奶设备之前,要先经过牛体清洗、一牛一巾奶头擦拭、检查挤弃头3把奶、榨奶、最后药浴等步骤流程,才能通过自动挤奶器把鲜奶从奶牛乳房挤出直接进入奶罐车,整个过程全封闭、全自动,且在两小时内将奶温降到4℃以下,确保在12小时内通过冷链运输送到生产公司时原奶不变质。
  “科学养好牛才能出好奶”。记者在对乳企牧场基地探访时发现,牧场人员都十分重视奶牛饲养。
  完达山副总经理余宁江说:“牛奶品质是依托黑龙江农垦积累了50年的‘牛道主义’成果。在垦区,奶牛住着干爽的牛棚,吃着TMR奶牛全混配方的营养餐。”而在蒙牛,奶牛不仅“丰衣足食”还能享受到足疗,从而提高单产和牛奶营养。此外,很多乳企甚至下大力气在牧草的种植上,飞鹤的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基地占地6000亩,年产草达2000吨。
  相比于北方乳企的“全产业链”,南方的乳企则更多是将奶源等“前端产业链”放在国外,采用进口奶源。
  圣元、雅士利、晨冠则分别选择引进法国和新西兰恒天然的奶源基粉,在国内进行干法生产配方奶粉。采用进口奶源的企业,对原料奶的选择和检测标准近乎苛刻。
  上海晨冠乳业董事长涂醉桃对记者说:“晨冠对进厂的所有原料实行‘四级’验收制度,即供应商检验、海关检验、进厂入库检验和生产前验证。在原料进厂入库的批批检验中,除了检测质量指标,还检测安全指标,例如三聚氰胺、亚硝酸盐,反式脂肪酸等,确保合格才投入生产,保证奶源品质达到100%合格率。”
  圣元食品公司总经理李克表示,圣元坚持以优中选优的理念,进口法国欧洲乳清、新西兰恒天然等优质奶源原料。所有进口原料均经过出口国官方和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双重检验检疫,以确保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
  面对国内奶源的短缺和高企的奶价,中国乳业也迈开了走出去的步伐,选择海外建厂、到资源优势的国家寻找优质低价奶源。
  广东雅士利公司总裁张利钿透露,今年年初已投资11亿元在新西兰开建新工厂,预计2014年下半年落成投产,年产能约为5万吨,主要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成品及半成品。
  而圣元于2012年9月与法国索迪亚集团合作,投资9000万欧元(约合7亿元人民币)在法国布列塔尼半岛建设年产10万吨婴儿奶粉工厂。首批产品预计2014年底面世。伊利、贝因美也分别在今年年初对外宣布,计划投资11亿元人民币和1.7亿元人民币,分别在新西兰和爱尔兰投资建厂。
  贝因美副总介绍,贝因美不仅有爱尔兰进口奶源,而且通过自建位于安达市先源乡万头牧场、控股参股安达周边合作牧场以及覆盖绥化、大庆、哈尔滨等地的18家合同牧场,来实现国产奶源的供给。
  检测精准严把质量关
  经历了艰难重建的中国乳企,对原奶收购、生产等各环节的检测都不敢懈怠。采访中记者看到,每家乳企在检测方面都力求完美。
  从鲜奶的挤出,到鲜奶的批量运送、消毒、浓缩、喷雾、干燥成奶粉,每个环节都机械化。这不仅减少了人为因素破坏产品质量,也保障了每个环节能够按国家标准、企业标准甚至国际标准严格把关。
  随着国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在自建实验室和自检方面也不断进行设备和技术升级,加大检测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据统计,走访的10家乳企每家每年用于检测的费用普遍在几千万元。企业都购置了快速检验设备,不仅对进厂原料乳批批检验,出厂产品也批批检验。
  对于乳制品企业来说,原料奶的质量检测是重中之重。
  检测原料奶奶源好坏有三个重要指标:蛋白含量、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在欧美国家,生鲜原料乳检测更多关注的是菌落数和体细胞数。而三元公司早在1999年就提出对原料奶的抗生素进行检测,2001年率先将原料奶的体细胞指标作为检测项目严格控制。
  三元公司市场总监吕淑芹介绍,三元凭借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对每批原料奶都要进行几十项检测,包括品尝、感官、组织状态、酸度、煮沸试验、酒精实验、掺杂掺假、脂肪、蛋白质、解抗剂、三聚氰胺、农残兽残、黄曲霉毒素M1等指标,合格后方可收用。
  在飞鹤甘南公司,记者了解到,飞鹤通过建立规范化牧场管理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了飞鹤的鲜奶微生物菌落总数在5000cfu/ml以下、体细胞数10万/ml以下,而乳蛋白含量≥3.3%,品质堪比欧盟标准。
  对于圣元印象最深的是该企业以行政总裁查峰为首的医学背景团队,这使圣元在配方研发、风险监测检验方面优势独特。例如,圣元除了按照国家规定的婴幼儿产品64项检验指标(三聚氰胺、铅、酒精、甲醛、抗生素等)进行检测之外,还设置了国家风险监控检测32项,包括塑化剂、镉、汞、尿素等指标。同时,圣元还进行了企业风险检测项目,2013年计划开展的企业风险监测有28项,包括甲硝挫类兽药、四环素、呕吐毒素、激素类等指标。
  事实上,圣元的检测水平只是众多乳企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乳企的检测设备都堪称精良。雅士利、伊利等企业依托国家级实验室,普遍采用国际先进的仪器,对原辅料、二次加工、最终包装和成品进行检测,最大限度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追溯体系为产品建电子档案
  目前,主流乳企都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从原料收购到加工、检验、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建立电子信息数据库,如实记录原料来源、产品数量、质量、批次、日期、销售等相关信息,做到产品质量可追溯。
  作为工信部的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三元公司采用数码与追溯条码相结合的方法,在生产线的每单个产品上用激光机烧刻追溯号码,包装箱外部粘贴二维条码,出库时通过数据采集器将产品数据进行识别,存储,传输到信息中心,进行统一的产品数据管理。该追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纸质EDI手段和二维码技术,高效,稳定,安全,准确地实现生产、物流过程中的分散采集、建立追溯号、箱码、经销商的关联关系,达到对产品的有效追踪。
  三元对婴幼儿奶粉产品的可追溯性生产,则是通过现代激光赋码技术、二维码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采用防伪市场追溯货码、生产批号打码、车间电子记录多重措施完成的,从而方便了消费者从原辅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控制和追溯。
  此外,婴幼儿奶粉产品包装箱上都有惟一生成的箱码,该箱码采用二维码技术,包含了产品名称、产品批号、销售日期、经销商名称、该箱内单品信息等信息。
  奶粉出库时使用数据采集器对每箱产品进行扫码,扫描到的信息进入电子记录系统中,可依照提供的箱码查询到具体的销售信息。通过该追溯码,可以得到从经销商到该产品生产所用原辅料的所有信息。
  在防伪市场追溯方面,三元将袋、盒、听包装的奶粉产品,都随机生成一个惟一的防伪市场追溯货码(激光打码),这个防伪货码和电脑中的防伪市场追溯系统组成一个可追溯体系。通过向主机输入防伪市场追溯货码,查询到比批号更具体的生产信息(生产时间精确到秒)。
  在奶粉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的记录方面,如配料、杀菌、浓缩、包装等工序,三元已全面采用电子记录方式,通过追溯体系可查询到每批产品使用的各批原辅材料及原料奶信息。
  雅士利产品质量溯源体系是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平台,以电子标签(RFID)技术、条码技术作为载体,对产品流向的每个环节进行数字化标识,通过赋予产品惟一的身份识别码“二维防伪码”,将二维防伪码和被追溯的产品对应。同时结合最新的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序列号管理思想、条码设备(条码打印机、条码阅读器、数据采集器等)有效收集产品在生产和物流配送环节的相关信息数据,实现数据全程关联,并通过雅士利ERP系统和IOC系统(防伪防窜货管理系统)的对接实现产品全程追溯。
  ERP系统是雅士利投入近千万元与IBM公司、Oracle公司合作开发的精品工程。该系统对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生产监控方面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实现了对产品的原料采购、生产、库存和销售等环节有更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控制和监管。
  打造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无论是企业的办公楼还是生产车间,卫生洁净程度几乎等同制药企业标准。特别是生产区域,要求进入的人员必须经过更衣换鞋、消毒等步骤。
  根据乳制品协会信息,目前乳企普遍实施了《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婴幼儿配方奶粉GMP良好生产规范及诚信管理体系。截至2012年,所有的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都建立并实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在质量管理上,伊利投入5亿多元,配置1100台检测仪器,并形成“四标一体”综合管理机制。蒙牛根据产业链的源头、过程、终端“三端”管理原则,通过组织架构改革设置了质量管理的“四驾马车”———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奶源质量管理中心、营运质量管理中心、市场质量管理中心,同时引入社会第三方检验力量,把“裁判员”和“运动员”分开,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闭环管理。
  眼下,蒙牛对标国际领先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梳理了奶源、生产、销售的各项生产环节,建立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端到端质量管理体系。“最前端”即对种植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管控,避免奶牛“患从口入”。如“最前段”的管理延伸到奶牛吃的每一口饲草料。“最末端”即完善市场环节质量体系,不仅保障每一包出厂牛奶的合格,而且保障每一包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牛奶的合格。
  在生产管理上,完达山从原料验收到成品出厂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的质量与食品安全标准多达1155项100多万字,堪称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了让管理与国际接轨,完达山乳业实施并导入“5S”现场管理等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保证了产品的营养和安全,做到有效地预防食品安全危害的发生。
  在环境管理上,福建明一国际比肩制药企业标准。记者透过参观通道的玻璃幕墙,见到一罐罐明一奶粉,从自动充填、充氮、封罐、装箱、码垛到出库的全自动生产过程,而这一切都是在GMP达10万级(制药企业标准)的全封闭洁净车间内进行的。明一国际公司董事长陈光耀介绍,明一生产车间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药品生产规范GMP标准设计建设的,运用了航天航空领域应用的尘埃粒子在线监测技术,保证奶粉生产环境的高度洁净。

浴火重生  中国乳业期待信任重塑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这是乳企普遍采用的用于检测三聚氰胺、兽药残留等指标。

浴火重生  中国乳业期待信任重塑

                    牧场人员为奶牛戴上RFID电子身份识别系统,用于饲养监管。

浴火重生  中国乳业期待信任重塑

                             乳企工作人员现场演示追溯体系操作。

浴火重生  中国乳业期待信任重塑

                   乳企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达国际标准的奶粉灌装生产线车间.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发条有爱的评论~ 0
加载中。。。。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抖音
快手
中国工业报社简介
|
合作
|
招聘
举报邮箱: jubao@cinn.cn
投稿邮箱: cin1346@126.com
服务邮箱: fuwu@cin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741064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s://www.12377.cn
广告招商电话: 010-67410642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509号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