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

并购三洋一波三折 海尔欲破“天花板”

2018-04-27 20:27
    10月18日,海尔集团终于就并购日本三洋白色家电业务达成最终协议,协议内容与双方今年7月28日签署的备忘录内容基本一致。
  然而让业界突兀的是,恰在同一天,海尔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青岛海尔发布的公告却称,青岛海尔董事会最终审议通过了《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放弃三洋电机收购项目优先选择权的议案》。截然不同的态度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态度缘何迥异
  早在2011年7月28日,青岛海尔主要控股股东海尔集团就意向收购三洋电机在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冰箱以及其他家用电器业务和日本三洋签署备忘录。虽说当时这桩交易收购的主体只是海尔集团,但资本市场当时都将三洋电机视为青岛海尔的拟购资产。自备忘录签署以来,青岛海尔就一直积极参与收购项目的考察和商谈工作,但最后却称“综合考虑海外经济的不稳定性及相关不可抗力因素,收购项目涉及的资产和业务尚需整合且整合期间的业绩存在不确定性,以及本公司整合海尔集团公司海外资产的战略规划等相关因素,本公司(包括本公司控股附属企业)就收购项目放弃优先选择权”。
  但是就在10月18日同一天,海尔集团执行副总裁梁海山和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副社长本间在山东青岛分别代表双方最终签署收购协议。三洋电机在日本的洗衣机和家用冰箱业务及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家用冰箱以及其他家用电器销售业务正式纳入海尔麾下。同时,双方就“SANYO”标识的使用达成一致。海尔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销售“SANYO”品牌的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等家用电器产品。双方一致同意,到明年3月底之前分阶段完成相关业务交割移交。
  海尔集团副总裁杜镜国对此信心满满地表示,此次收购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源获取和叠加,而是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机制上,创造性构筑海尔和原三洋资源的协同效果,实施海尔在东南亚(Haier及SANYO)及日本市场(Haier及AQUA)的双品牌运作机制,目标是打造一流的世界家电技术和市场的引领者和规则制定者。
  为何同一个“家庭成员”对三洋收购看法如此迥异?帕勒咨询有限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表示,上市公司青岛海尔就收购项目放弃优先选择权是正常选择,因为在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不好的环境下,它需要更多地考虑股价稳定、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这使它更在乎收购项目中短期的盈利性,如果2-3年收购项目盈利有不确定性,放弃收购或是更为稳健的决择。而作为控股股东,海尔集团志在长远,不为短期收益的波动而瞻前顾后,也不必过多考虑股民、投资者的意见。据悉,这次海尔并购三洋电机冰洗业务的作价为100亿日元,约合8.27亿元人民币。
  整体上市提速
  今年1月,海尔集团公司曾向青岛海尔发出《关于进一步支持青岛海尔发展解决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的函》,承诺将青岛海尔作为旗下家电业务整合平台,积极推进集团整体上市,并自2011年起在五年内拟通过资产注入、股权重组等多种方式支持青岛海尔解决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其中明确提及将向上市公司注入白色家电资产、业务和相关股权,以及家电上游资产和业务,从而全面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和减少关联交易,支持上市公司青岛海尔做大做强。
  显然,海尔集团收购的三洋电机未来也将属于资产注入范畴。虽然青岛海尔放弃此次三洋电机收购项目优先选择权,但在18日公告中,海尔集团已向青岛海尔确认,海尔集团将严格履行承诺,待公司确认此次收购项目涉及资产和业务适宜纳入公司后会将其注入公司,妥善解决与公司的同业竞争。
  对此,家电市场专家刘步尘认为,此举表明,作为母公司海尔集团“爱子之情溢于言表”,可谓“护子心切”——先承担未来的风险与困难,等收购项目好转、产生收益后,再转让给青岛海尔。国金证券分析师指出,海尔整体上市推进以先易后难为原则,预计下一步的进展可能是海外贸易、零部件业务或合资公司中海尔集团权益的收购。
  其实,早在6月14日,海尔集团及海尔电器第一控股就将所持10家公司股权以近8.8折、共约18.8亿元卖给青岛海尔及其全资子公司海尔香港。这次资产注入是海尔集团承诺后的首个动作,意味着集团整体上市计划已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
  按计划,自2011年起,海尔集团将用5年时间将海外白色家电业务整合进入青岛海尔,促进青岛海尔成为最具全球竞争力和持续创新力的家电龙头企业。因此,不出意料,三洋家电早晚也将并入青岛海尔的资产。而为维护上市公司形象,提升上市公司盈利率,诚如公告所说的“此次收购项目盈利有不确定性”,暂时不装入上市公司属正常选择,只是权宜之计,资产从“左手进,右手终究要接盘”。
  难啃的骨头
    帕勒咨询有限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强力切入日本市场后,海尔将完成在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的产业布局。但是,日本是全球电器的生产强国,产品技术成熟,消费者对本土品牌认同度高,因此海尔通过并购大规模进入日本市场,好比足球赛踢客场,“挑战巨大”。
  家电业观察家刘步尘也认为,此次并购并不能加速海尔在日本市场的拓展,也尚难判断这是海尔拟大规模积极进攻日本的信号。“我们看到收购后海尔在日本只能用三洋的子品牌‘AQUA’,而不能用三洋主品牌‘SANYO’,而且,三洋品牌在日本的影响力也在下降。因此,海尔在日本市场打拼会很艰难,想借助三洋并购突破日本市场困难重重。松下出售给海尔的三洋业务约占其整体营收的1%,对松下国内外市场尚不能构成直接威胁。”
  营销专家肖志营则分析说,松下出售三洋白色家电业务,目的是解决松下集团内部白电业务重叠、避免同业竞争问题;但并购三洋后,海尔面临着与松下同样的问题,除非海尔技高一筹,内部消化整合力特强。因此海尔集团并购也有不少风险,毕竟它的目标是松下和三洋都难以完成之事——扭亏。这或许是青岛海尔放弃此次收购的主要原因。
  在海尔之前,一些中国企业抱着不同目的并购了日本企业。不久前,联想宣布并购日本NEC的个人电脑业务,苏宁电器在2009年也收购了日本零售家电企业Loax。然而,至今为止,成效看起来并不大。此前TCL并购法国汤姆逊、阿尔卡特遭遇整合难题后出现巨亏,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后也存在数年的整合大难题。
  而海尔在欧美、东南亚市场打拼了十多年,其海外销售额只占其总量的1/12,不如华为、中兴等IT企业,并不太成功。由此可见,国际化扩张之路一直是中国家电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天花板。中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少有成功案例,主要是文化导入、经营理念和人才应用有着天生的短板。对此,海尔集团副总裁杜镜国也表示,“最终的成功取决于文化和经营理念的融合。”对于海尔来说,真正融合双方的文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发条有爱的评论~ 0
加载中。。。。
微信
微博
头条
直播
抖音
快手
中国工业报社简介
|
合作
|
招聘
举报邮箱: jubao@cinn.cn
投稿邮箱: cin1346@126.com
服务邮箱: fuwu@cinn.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741064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s://www.12377.cn
广告招商电话: 010-67410642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509号 京ICP备12018842号-2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